区块链上半年报 2020年区块链概念股

超果 专栏 2023-02-24 141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区块链上半年报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2020年区块链概念股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麻辣财经:险企半年报出炉,改革创新是关键词

近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五大上市险企相继披露2021年上半年“成绩单”。翻看这份成绩单,有亮点也有挑战,有新增长点也有改革阵痛。五大险企数据折射行业发展进程,保险业正在改革和创新中 探索 高质量发展之路。

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升,净利润增势亮眼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加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865.62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中国平安营业收入居首,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新华保险增速最快,继续维持双位数增长。

净利润方面,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达到1437.14亿元,同比增长7.03%,平均每日合计净赚7.87亿元。从总量看,中国平安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0.05亿元,居于五大险企之首。从增速看,中国平安受到对华夏幸福相关的投资资产进行了减值和估值等调整,归母净利润蒸发208亿元,造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5%,另外四家A股上市险企均呈现出同比超过20%的净利润涨幅。其中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4.19%,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也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34%、28.3%、21.5%。

对于保险行业的经营,我们往往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负债端,二是投资端,其中负债端即保险公司销售保单获得保费,投资端即保险公司用保费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

上半年,净利润增势亮眼主要功劳来自投资收益的增加。半年报显示,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总投资收益2995.14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金额最高,达到1176.38亿元,同比增长22.4%;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8.1%至311.2亿元,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债券投资仍是各大险资的“压舱石”,上半年配置比例普遍在40%左右: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债券投资分别占比40.2%、44.23%、49.6%、39.3%。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配置比例则略有下降。

推高净利润的另一个因素则是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由于业务结构调整、规模保费下降,以及车险综改的综合作用,5家险企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均呈现下降态势。

再看负债端,保险收入稳中有增。今年上半年,5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340.54亿元,同比增长0.71%。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的已赚保费分别为4426.42亿元、1337.00亿元、991.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2.46%、4.6%。

保险与投资是驱动保险公司发展的双轮。对于上半年投资端对险企利润贡献大于业务端,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通过保险获取资金,再通过投资获取利润是一个常见现象,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寿险业务承压,转型艰难但初见成效

亮点中不乏挑战,A股上市险企业务端尤其是寿险业务承压,保险公司新单销售能力的重要指标——寿险的新业务价值都呈现下降的态势。5家共计实现新业务价值746.98亿元,跌幅达15.04%。中国太保的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8.9%,降幅相对较小;其他四家则均呈现两位数降幅。

新业务价值的下降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新单保费下降、保费结构的变动,以及新业务价值率的下降。比如以寿险为上市主体的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单保费为1339.14亿元,同比下降8.4%。

寿险业务承压有多方面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保障型业务消费支出放缓,年初新老重疾切换带来的销售高点对客户需求有提前消耗也造成了新单保费下降,同时惠民保等普惠保险的普及对于商业保险产品存在一定挤出效应。

更重要的原因是,寿险业正在经历转型阵痛。2021年上半年,全行业保险代理人数量同比降幅超过20%。随着对保险代理人监管规范的加速、人口红利减退、客户需求改变等,传统“人海战术”式的粗放寿险营销模式已难以为继,精简队伍、提高代理人素质和产出的改革势在必行。

上半年寿险公司也在主动调整队伍结构,加速“祛虚”提质。中国人寿推行代理人队伍建设4.0体系,推动销售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深度转型;新华保险强调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城市化,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加强培训;人保寿险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提升销售队伍质态,壮大绩优销售队伍。

2019年就开始改革的平安寿险,今年上半年已进入改革的全面推广实施阶段。改革措施包括重构评价体系,建立涵盖多个指标评价标准,实施队伍差异化经营,大力培养钻石队伍、稳步提升潜力队伍、发展优质新人等。除了代理人渠道以外,平安还创新推动社区网格化、新银保和兼职队伍三大渠道。2021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代理人数量为87.77万人,相比2019年代理人数下降了43.33万人。

“整个寿险代理人渠道改革非常艰难,需要改变的是几十万人。”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代理人队伍要从大进大出转向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深度改革,至少需要3年时间。

不过,一些改革的成效已经在半年报中显露出来。例如,中国太保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5918元,同比增长 41.5%;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986元,同比增长15.1%;中国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23.8%,达到9350元/月。同时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达到2.52万元,同比增长0.7%。

数字化助力转型升级, 科技 驱动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保打造“智能外呼+智能语音分析+精准营销”智能数字营销平台,赋能电话销售,平均承保成功率提升40%以上;

中国人寿通过App焕新升级,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27%,寿险App收获的注册用户破亿;

中国太保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政策,建立集团及子公司多级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并成立数智研究院,组建大数据、AI、安全、互联网运营、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六大领域的专业团队。

从前端销售到中后端核保理赔,从保险业务到金融服务,半年报中,各大险企纷纷秀出 科技 全面赋能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并且, 科技 已经成为上半年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改革帮助保险代理人提升收入。”陈心颖表示,平安的数字化改革经过6-9个月之后,代理人人均产能会提升30%,拜访量和件均都会提升1.4—1.5倍。

科技 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最快实现1秒放款、微表情技术支持的信贷业务减少33%的信贷损失,AI催收逾期贷款金额同比增长96%……“这背后是系统审批、模型数据起到的关键作用。”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 科技 业务总收入488.09亿元,同比增长14.2%,归母营运利润的贡献达到62.3亿元, 科技 业务的资产规模较小,但贡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比达7.7%和8.5%。

保险企业纷纷表示,今后将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加快全面数字化脚步,实现思维模式和产业实践的系统变革。

ID:jrtt

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区块链行业增长潜力大 五大方面推动技术健康发展

区块链基本概况分析

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作为以去中心化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扩展等特点,正成为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后又一项将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有望推动人类从信息互联网时代步入价值互联网时代。

美国、日本和欧盟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区块链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我国亦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在IT等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企业、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区块链在金融、政务、能源、医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展开,正成为驱动各行业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区块链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以及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应用的区块链1.0,以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区块链2.0,目前正在逐步走向基于区块链技术且更为复杂的智能合约深入应用的区块链3.0阶段。

上半年区块链投融资统计分析

2016年以来,我国区块链领域投融资频次和金额急剧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区块链领域融资额约107亿,较2017年同期同比增长率达1426%;区块链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数量达到205件,预计今年区块链领域的投资又将迎来一个高峰。

从中国区块链领域投融资轮次分布来看,初创期投资轮次(B轮以前)占比超过95%,有多行业先行者共同参投,大多数企业还在跑马圈地。

2014-2018年上半年区块链区块链投融资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区块链企业成立企业及注册资金统计分析

2013年及之前,我国注册成立的区块链相关企业只有26家。2016年,注册成立的区块链企业有116家,2017年注册成立158家,2018年1月至6月底,注册成立52家。

在注册资金方面,我国区块链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有26家,占比约6%;注册资金在100万元到999万元之间的有197家,占比约46%;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有171家,占比约40%;1亿元以上的有31家,占比约7%。

2013-2018年1-6月中国区块链企业成立企业及注册资金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区块链企业地域、领域统计分布

企业地域方面,本次统计的425家区块链企业中,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苏的企业有385家,占总数的九成。其中,北京企业数量最多,约占全国37%。行业领域方面,我国区块链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底层公链、企业服务、技术解决方案、数据服务、医疗健康、物联网、交通运输、游戏等领域。其中,从事金融领域的企业有91家,占比超过21%。

中国区块链企业领域分布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重力量推动下,区块链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应用的范畴也由数字资产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社会公益、版权保护等更多领域延伸拓展。

五大方面努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深入研究把握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前沿动态,共同推进区块链相关技术和产业研究,推动规范区块链发展行业行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协同推进机制,引导IT企业加强技术储备,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区块链性能、效率、安全性。

3、支持开展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创新

鼓励区块链企业与用户单位开展跨界融合,指导行业组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区块链服务评估检测,推动丰富区块链的行业应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4、积极构建完善区块链标准体系

加快推动重点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逐步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对接ITU、ISO等国际标准组织,实质性参与更多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5、加快完善区块链发展政策环境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区块链发展所需专业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块链企业享受国家支持软件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

区块链经济当前处于爆发期前夜。金融行业应用相对广泛,其他行业的应用也进入了探索研发阶段。预计2017年至2022年间,区块链直接市场价值将由4.1亿美元增长到76.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9.6%,预计2020年各类基于区块链的延伸业务将达到1000亿美元。

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金融行业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并已有较多的金融应用落地;医疗行业是区块链应用重要领域,能够更好保护隐私,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社会鉴证对于区块链的需求迅速攀升,用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证明问题;区块链技术在通信、供应链等其他领域的应用迅速拓展。

早新闻:华为鸿蒙用户超5千万;三大运营商将会师A股

智能早新闻区块链上半年报,尽览天下事。2021年8月9日,智能制造网为您带来昨夜今晨的 科技 资讯,涵盖前沿 科技 、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热点话题,让您能更快洞察行业风向、发现市场商机。新闻速览如下区块链上半年报

工信部发布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

8月7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2021年上半年,区块链上半年报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6951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较1-5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达19.7%。同时上半年,规上互联网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58.6亿元,同比增长27.4%区块链上半年报;投入研发费用346.3亿元,同比增长13.9%。

华为鸿蒙升级用户超5000万

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称,截至8月6日,华为鸿蒙系统的升级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这距离上一次的人数又增加了超1000万(7月29日发布会时余承东公布为4000万),而这也再次创造了一个里程碑。据悉,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于2019年8月9日在东莞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

六款展锐芯模组中标中国移动5G模组集采

8月7日消息,近日,中国移动公示了2021年至2022年5G通用模组产品集中采购的中选候选人。根据公示结果,搭载展锐5G基带芯片唐古拉V510的5G模组产品在此次集采中共赢得42.12%份额;同时,展锐唐古拉V510也是此次中选模组型号最多的芯片平台,共计六款搭载展锐5G芯片的5G模组成功中选。

   中国三大运营商即将会师A股

8月9日,中国电信正式网下网上申购,发行价格为4.53元/股,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预计其募资总额可达541.59亿元。此前,中国移动亦披露公告称即将回归A股上市,至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会师A股渐行渐近。

   全球区块链行业投融资市场火热

8月9日,零壹智库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区块链领域今年上半年共计发生543笔披露具体金额的融资项目,合计融资金额近770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高达1.4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8日,今年已有30笔项目融资金额达上亿美元。

【企业焦点】

优刻得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近日,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UCloud优刻得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UCloud优刻得营业收入为15.06亿元,同比增长65.20%,实现连续10个季度营收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扩大305.46%。

   图森未来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近日,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TuSimple)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据财报显示,图森未来2021年二季度营收148.2万美元,同比增长463.5%;净亏损为1.17亿美元,同比扩大316.6%;运营亏损1.21亿美元,同比扩大331.8%。

   TCL电子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

近日,TCL电子发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TCL电子持续经营业务收入349.3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90.39亿元),同比增长103.7%;毛利55.6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6.27亿元),同比增长57.6%;归母净利润10.4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5亿元),同比增长122.9%。

华为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

8月6日,华为发布公告称,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同比下降29.43%;净利润为313.99亿元,同比下降47.2%。其中,在各业务领域,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同比下降14.22%;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同比增长18.18%;消费者业务收入为1357亿元,同比下降46.95%。

人工智能企业云天励飞科创板首发过会

8月6日晚间,据上交所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结果显示,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天励飞”)首发获通过,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此次IPO拟募资金额为30亿元。据悉,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8月,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技术为核心,提供算法软件、芯片等自研核心产品。

   吉利与雷诺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展合作

8月9日消息,近日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备忘录,双方的合作将体现吉利控股对旗下整车架构的开放战略,及加速雷诺集团“Renaulution计划”在中国和韩国两个市场落地。

集度牵手大陆集团展开战略合作

8月6日,集度与大陆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技术与资源优势,在智能电动车、智能网联与自动化驾驶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将融合前沿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款集度产品加速落地。

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产业发展趋势如何?

本文核心数据: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智能制造成熟度,设备数字化率

工业领域数字经济渗透率逐年提高

2016-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逐年提高,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1.0%,相比2019年上涨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上涨了4.2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工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问题,是中国经济转换增长动能的重要发力点。

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有所提高

2020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数量减少10%左右,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8%左右。

成熟度四级以上的企业能够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模型和知识,并基于模型对核心业务进行预测和优化,探索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偏低,但制造企业已深刻意识到智能制造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逐步将智能制造细化到企业的战略举措中,低成熟度的企业数量在减少。

中国制造业企业设备数字化水平改进明显

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已有明显改进,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完成设备联网和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的达到23%,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的达到24%,开始探索设备预测性维护的达到14%。

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向模块化、模型化转型

数字化设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技术,是制造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的关键方面,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普及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技术动态变化,及时响应外部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已从传统二维设计,转变为基于知识库的参数化/模块化、模型化设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48%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27%的企业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25%的企业开展了数字化建模仿真,48%和39%的企业应用PDM/CAPP对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与归档,25%的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典型组件和设计知识库。

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车间建设水平仍处于初期

2020年,中国制造业40%的车间可实现作业指导、加工程序、工艺参数等工艺文件的远程下达,36%的车间部分实现了生产的人、机、料、法、环、测数据采集,12%的车间实现了生产计划和作业工单的自动排程,23%的车间实现了生产信息的可视化与数据统计,29%的车间实现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智能车间是落实智能化改造的重要载体,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车间建设主要集中在工艺文件远程下发、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等初级功能,且覆盖率不高,智能化车间建设水平仍处于初期。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区块链上半年报和2020年区块链概念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