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香港区块链协会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银行竞逐区块链 诸多难题待解
作为传统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的金融机构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银行是区块链领域最踊跃的探路者。近年来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国内外多家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贷、清算等领域。区块链独特的信任机制,被银行视作创新风险管理、简化交易流程的关键技术突破。不过,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生态仍在建立过程之中,应用十分有限,诸多难题仍有待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热捧区块链 各显身手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共识机制,具有实现智能合约的能力。共识机制保证了不同节点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任、获取权益,且信息不可篡改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智能合约则保证合同条件满足时,合同准确、自动执行,不仅高效,且避免了外界干扰。
“对于银行业而言,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相当于提供了基于技术的新型信用,有利于增加交易透明度、打击欺诈。”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朱小黄说。
盘点早前发布的国内各大银行年报,不难发现,多家银行已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扶贫、信贷、清算、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中国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打造贵州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的透明管理。
中信银行年报透露,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贸易融资和信用卡获客领域,推出了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应用联盟,有效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建设银行在年报中写道,2017年,主动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保理领域的区块链跨行、跨境的实际应用,通过区块链累计交易业务量达到16亿元,覆盖20家境内外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也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还推进了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三类应用场景 各有应用
在采访中发现,银行应用区块链的领域,集中在交易、清算、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核心优势体现在可信、快捷。
以中信银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为例。此前,信用证传输存在诸多问题——证本和单据要通过邮寄传递;纸质信用证不易保存、容易伪造;信用证需要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送确定电,但SWIFT不支持中文。
2017年7月,中信银行尝试使用区块链传输信用证后,即实现了跨行信息实时传输,不再依赖邮寄;纸质信用证的保存、伪造问题得以解决;信用证状态的变化也实时可查。
“在国内,区块链完全可以取代SWIFT,实现自主可控的国内信用证交换。”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副处长姜鹏表示。目前,这一系统已在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之间运行,且完成了数十亿总额的交易。
金融科技第三方分析机构“零壹财经”去年发布的一份金融机构区块链应用报告指出,应用区块链的金融场景大致有三种——需要多方机构参与的场景、中心化系统的场景和需要第三方机构增信的场景。
第一类场景的痛点在于交易环节多、耗时耗力,如跨境金融;第二类场景的痛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心系统出问题,所有节点都会瘫痪,如供应链金融;第三类场景的痛点是信用验证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如第三方支付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信贷环节。而区块链的应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
中信银行的尝试涵盖了第一类和第三类场景,中国农业银行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则是典型的第二类场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打造的“区块链+资金托管”则属于第一类场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兼中国区银行与金融市场行业总经理范斌向记者介绍了其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的区块链资金托管系统。以往,典型的托管业务流程涉及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等多方,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交易时需要多方反复校验、补充信息、对账,费时费力。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基于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这四大功能,信息实现了多方实时共享,交易流程缩短了六到八成。
“区块链技术还帮助IBM全球融资部门省了约1亿美元的流动资金。”范斌说。2016年至2017年间,IBM引入区块链技术管理融资环节中的发票和付款,资金在往来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环节减少,进而节省了资金占用时间。
目前仍未形成推广生态
银行为何如此钟情区块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在金融机构中,银行是最早一批试水区块链的。除了区块链本身的技术魅力外,行业竞争压力也使得银行愿意“尝鲜”。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坦言,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
不过,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推广起来也并非一帆风顺。朱小黄表示,只有银行普遍应用了区块链,交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但目前一些银行的应用多限于试验或内测,难以形成生态。
“我们一开始落地区块链信用证项目的时候,就选择和民生银行合作推动业务应用。如果只有一家银行用这个技术,就没有实际意义。必须有生态支撑。”姜鹏说。好在目前银行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银行业中研究区块链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有了互相合作的意识。”
黄震还提醒,无论是什么金融机构,用区块链技术,首先就是要明确区块链“不能做什么”。
“目前区块链不能跑高频、并发的交易,网速、算力无法支撑。比如支付领域,如果是网购,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是期货高频交易,就做不了。”黄震说。
姜鹏说,在设计区块链的体系之初,中信银行仔细论证了适合使用区块链的业务环节。
“从全球的经验看,目前还不适合用区块链去做大而复杂的体系建设,不要试图用区块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重点解决核心问题。做太复杂的系统耗费时间,技术发展那么快,没做完旧的系统就面临新技术的迭代了。”姜鹏说。
“只解决核心问题”的思路,确保了区块链上线后,中信银行各支行相关业务操作无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实现业务升级。
范斌坦言,银行全面应用区块链还需要时间,IBM对于区块链开源社区的投入将会继续下去,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夺区块链平台的制高点。随着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机构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场景仍然有诸多想象空间。
内容来源于新华网
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6月25日在香港上线――港版支付宝AlipayHK用户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
第一笔汇款由在港工作22年的一位菲律宾人完成,耗时仅3秒,而在以前需要10分钟到几天不等。
来自阿里的消息,现场见证这一刻的有长和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霍建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等。
“多年前收到的一个来自菲律宾的求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用支付宝把钱汇回家?现在汇款太贵。’” 马云称,过去一年他至少问了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十次什么时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特别高兴能见证这个了不起的时刻。”
传统的跨境汇款业务存在不少痛点:因为涉及更多的参与机构、法律法规及汇率等问题,过程很复杂,到账通常要10分钟到几天不等;晚7点后汇款最早次日到账;去柜台还要留意下班时间,等等。
此前有银行实现内部区块链跨境汇款,但并未跨机构,且用户与银行间的转账还是传统模式;也有基于加密货币的跨境汇款,但因为币的供需和币值都可能会短时间剧烈波动,难以大规模商用。
蚂蚁金服表示,AlipayHK与Gcash合作,成为全球首个在跨境汇款全链路使用区块链的电子钱包,并由渣打银行负责日终的资金清算以及外汇兑换。Gcash用户在到账后能即刻消费。跨境汇款也能像境内转账一样实时到账,7×24小时不间断、省钱省事、安全透明,可谓重新定义了“跨境汇款”。
火星 财经 APP一线报道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 11月8日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第二届世界区块链大会在乌镇举行。会议围绕区块链、数字资产、央行数字货币、AI、5G等话题,探讨区块链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的应用落地、技术前沿、行业趋势和热点议题。
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在会上发表了《走进数字资产新时代》的主题演讲,透露腾讯虚拟银行已经拿到了香港牌照,正在筹备区块链虚拟银行团队。
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他表示,区块链仍处在应用大爆发的早期阶段,在应用规模化落地中,区块链本身已经不是瓶颈,而链下到链上的网关与辅助技术才是关键,这需要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行融合。
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他还提到,香港政府开始对数字虚拟资产交易进行监管,让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有了足够的重视,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目前,腾讯在供应链金融、提升资产与资金配置效率方面已经有数字资产实践,比如和麦当劳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合作,以及腾讯自己开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多样,一旦普及开来,整个社会将会受到巨大的益处。
1、金融服务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早已铺开,并非全新事物。全球各地都对区块链于金融科技之应用予以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在中国内地,中国银联于2018年初与中国银行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并探索区块链领域的合作,后又与京东合作,共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风险信息共享(分布式查询)平台”。
在中国香港,香港金融监管局是最早推出了沙盒的监管机构之一,支持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金融创新试验;香港金管局还与银行业界携手推出「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此为香港银行业第一个大型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信息互享平台。
2、司法存证
2018年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链,成为全球首家用区块链审判的法院。
据了解,起诉人可以通过线上申诉入口,在线提交合同、维权过程、服务流程明细等电子证据,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CA/RA机构、法院等链上节点来共同见证、共同背书,为起诉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
3、知识产权
区块链和相关分布式账本技术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注册以及在注册阶段或法庭诉讼阶段作为证据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技术还能够以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来加速上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注册流程。
4、物流领域
2018年初菜鸟与天猫国际共同宣布,已经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
物流链的所有节点上区块链后,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里都有迹可循,形成完整链条;商品缺失的环节越多,将暴露出其是伪劣产品概率更大。
5、电子发票
2018年8月10日,深圳国贸旋转餐厅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据了解,这张开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是由深圳市税务局主导、腾讯提供底层技术和能力所打造的。
区别于传统电子发票以及简单的电子发票上链,此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将“资金流、发票流”二流合一,将发票开具与线上支付相结合,打通了发票申领、开票、报销、报税全流程。
不止上述领域,区块链的应用蓝海前景广泛,未来各行各业将会涌现出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区块链将会蓬勃发展。
对香港银行业来说,人工智能的应用现阶段以聊天机械人为主,务求能迅速解答客户查询,提升客户体验。而应用AI技术的智能投资服务,仍在开发阶段。整体而言,AI只是银行业ABCD其中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银行在传统业务之中引入更多新科技、新技术来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不可逆转的发展主流。
在21世纪,银行业ABCD已不再是指基础入门知识,而是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四大重要范畴。除了人工智能,其他有力左右未来发展的技术还有区块链、云端运算、网络保安,以及大数据。
以香港五家主要零售银行为例,在AI应用领域,聊天机械人是主要用途。汇丰工商金融利用人工智能的“认知运算”技术,于2017年1月推出全香港首创的智能助理“Ask Amy”。自履新以来,客户对Amy的反应相当正面,截至2018年4月底,累计处理超过13万个问题,服务超5万名客户。
汇丰旗下的恒生银行也有提供同类型服务,今年1月推出为零售客户而设的人工智能Charbot,名为HARO及DORI,及于5月推出为商务理财服务而设的BERI。
渣打香港表示,将透过人工智能改善服务水平,包括将会推出的聊天机械人,以立即解决客户的问题。东亚银行也表示,有关AI和区块链的应用,现正在研发阶段。
中银香港开展另一项有趣尝试,去年曾与香港应科院合作举办智能模拟投资比赛,模拟真实的投资场景,根据过往的数据自动计算出一套交易策略,探讨应用智能投资程序于投资业务的可行性。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或比较广泛,原因是香港金管局正与业界合作,共同搭建一个使用分布式分类帐技术(简称DLT,区块链即为其中一种)的贸易融资平台。DLT平台欢迎所有香港银行加入,预计今年9月投入服务。
网上银行和智能手机银行服务逐渐成为主流,网络保安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渣打香港资讯科技总监洪满霜表示,数码保安是渣打“极为重视的一环”,并投放大量资源以提升数码保安水平,是香港第一家在手机应用程序上使用生物认证的银行。
另一方面,在监控可疑交易方面,渣打结合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客户资产提供更完善保障。恒生则应用云端运算于部分系统及工序上,以及利用大数据,以更精确分析及判断客户需要及资料。东亚也表示,已应用云端运算、数码保安及大数据技术于银行及所提供的服务当中,不断优化及扩大应用有关技术于更广层面及更多银行服务。
展望未来,东亚有计划扩大应用ABCD四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侦测及预防诈骗、帐户及产品销售、交易流程、内部运作优化等,详情“将于适当时间公布”。恒生称,会继续积极研究各项技术,并运用于不同的服务及日常营运之上,以提升服务及营运效率。
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香港区块链协会、香港银行业探索区块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