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以及区块链协作三大模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区块链有公有区块链、联合(行业)区块链、私有区块链。公链有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以太坊。
区块链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区块链(Blockchain),为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扩展资料
根据区块链网络中心化程度的不同,分化出3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区块链:
1、全网公开,无用户授权机制的区块链,称为公有链;
2、允许授权的节点加人网络,可根据权限查看信息,往往被用于机构间的区块链,称为联盟链或行业链;
3、所有网络中的节点都掌握在一家机构手中,称为私有链。
联盟链和私有链也统称为许可链,公有链称为非许可链。
区块链特征
1、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3、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块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有链
BDE全称是:Bridge Digital Economy
是由瑞士Cordata Association协会专为解决区块链跨链难题而提出的顶级区块链跨链项目,致力于构建智慧时代数字商业全生态循环。
采用独有的MBPOS-PBFT共识机制和异构通证质押机制,使用尖端跨链技术,汲取全球顶级跨链项目经验,为全球区块链商业生态搭建了一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中心枢纽和流转平台。
其独创异制通证质押跨链体系,将逐步实现跨场景、跨地域、不同区块链应用之间的商业互联互通以及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落地。
部分专业名词理解起来需要些时间,望采纳,谢谢!
我认为区块链应用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
1)构建生态化的商业协同。简称C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重点是Colliboration, 要点区分清生态中的主要角色,设计好基于角色的激励机制。如果协同做的好,就成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了自生态化的组织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e organization)。这是最理想场景,当然在实际场景中,完全的去中心化不是很现实,区块链生态可以有中心,甚至可以基于已经成熟的商业组织,通过构建生态圈层的模式,在不改变企业核心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情况下,淡化企业的利益边界,同外部资源形成灵活的协同。
2)建立跨组织的数据和流程联通。简称D,数据的共享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基于数字的共享,实现流程链接,从而实现商业自动化,或者自动化的价值迭代。这也就是通常讲的区块链同AI的结合。AI需要数据和自动化的迭代。区块链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
3)与资产交易相关,简称T,通过数字化映射,实现资产交易和管理的新模式,尤其是提升透明度,和交易效率。区块链带来的信用成本的降低,可以降低交易的颗粒度,带来更好的资产流动性,而且还可以把之前不能兑现的微价值聚合利用起来。区块链的分布式交易模式使得end to end的交易可以自主设计,更灵活。
我个人认为CDT就是区块链应用的主要范型。
目前主要有四大类共识机制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Pow、Pos、DPos、Pool
1、Pow工作量证明,就是大家熟悉的挖矿,通过与或运算,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即获得本次记账权,发出本轮需要记录的数据,全网其它节点验证后一起存储;
优点:完全去中心化,节点自由进出;
缺点:目前bitcoin已经吸引全球大部分的算力,其它再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应用很难获得相同的算力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挖矿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共识达成的周期较长,不适合商业应用
2、Pos权益证明,Pow的一种升级共识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的降低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随机数的速度。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了共识达成的时间
缺点:还是需要挖矿,本质上没有解决商业应用的痛点
3、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类似于董事会投票,持币者投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理他们进行验证和记账。
优点:大幅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可以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
缺点:整个共识机制还是依赖于代币,很多商业应用是不需要代币存在的
4、Pool验证池,基于传统的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加上数据验证机制;是目前行业链大范围在使用的共识机制
优点:不需要代币也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sox、Raft)基础上,实现秒级共识验证;
缺点:去中心化程度不如bictoin;更适合多方参与的多中心商业模式
在使用共识机制,保证数据一致性时的巨大优势(共识机制则是Ripple首先提出的,数据正确性优先的网络交易同步机制,在共识网络中,无论软件代码怎么变动,无法取得共识就无法进入网络,更不要提分叉了)。
——————————————————
PS:稍微自黑下,虽然共识机制绝对能确保任何时候都不会产生硬分叉。但是,这种机制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要取得与其他节点的共识,明显要比当前Bitcoin网络漫长的多。极端情况下,在Ripple共识机制网络中掉线的后果也是很恐怖的。
有可能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你家停电一天,第二天整个系统就再也无法与其它Rippled节点取得共识了(共识机制事实上需要超过80%的节点承认了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你的数据,你的提交才会被其它节点接受,否则就会被排它的拒绝连接),甚至只能清空自己全部500多GB数据重新同步才能连上其它Ripple节点。
所以目前来说,现有的Rippled端并不适合民用(商用的话影响就比较小,比如RL自己的Rippled节点托管在亚马逊云数据中心,长时间无响应是可以高额索赔的,而且那种地方除了大型灾害几乎不会断),这也是RL一直想改进的方面之一。
DAG概念,当做继比特币,以太坊后新的一代区块链技术(区块链3.0),那么DAG区块链是什么?DAG的由来是什么?它的技术理念是怎么样的?运行在DAG区块链上的协议有哪些?
要想解释DAG,离不开Yonatan Sompolinsky 和 Aviv Zohar两位以色列人,他们是DAG区块链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在DAG之前,Aviv Zohar提出了一个GHOST协议(以太坊初期就采用了GHOST协议),该协议解决的是链分叉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而分叉的区块链 在GHOST协议下数据结构就从一条链变成了一个树(Tree),而之后Aviv Zohar进一步提出了一个inclusive协议,在inclusive协议规则下,区块的结构就变成了有向无环图(DAG)。
接下来本文将:
1.介绍 GHOST协议,DAG由来 背后的 设计原理
2.介绍三种针对DAG型区块链设计的协议,SPECTRE、PHANTOM和CONFLUX。
GHOST协议是为了解决 分叉 导致 链安全性降低 的一个协议。
下边将通过解释什么是 分叉 ,为什么 分叉会降低链的安全性 , 链上扩容 为什么会导致更多分叉来详细介绍GHOST协议。
一笔比特币交易为什么要等6个区块的交易时长呢?
等待不是为了 防范51%攻击 的。落后6个区块,如果拥有超过51%的算力,只要足够长的时间,一定能够产生更长的链完成攻击。它是为了防止 分叉 带来的风险。
比特币在 理想情况 下,不同节点之间有相同的一条区块链,全部节点都是基于 同一个区块 进行挖矿,但当两个挖矿节点 几乎同时 挖到一个新的区块,当它们接收到对方产生的区块时,不同的节点将选择基于 其中一个 区块挖矿, 分叉 产生了。之后节点会根据哪条 分叉更长 ,选择哪条是主链进行挖矿,而不是主链的分叉区块全部被 抛弃 。
比特币每天都会发生 二分叉 ,但出现连续的 六次分叉 几乎不可能,于是要等待6个区块的确认时间。(这种分叉不是来自恶意攻击,是 偶然性以及网络延迟 导致的。
分叉将‘攻击不超过51%算力,比特币就是安全的’这一理论推翻。
在比特币中,当链有 分叉 时,将选择分叉 最长 的链作为主链,恶意攻击就是产生一条比主链更长的链 代替主链。
下图中蓝色区块代表诚实区块,红色代表攻击区块。2号、3号蓝色区块产生 分叉 ,此时攻击节点产生5个攻击区块(红色)就能产生一条 更长 的链完成攻击。虽然蓝色区块总数更多(有6个), 但分叉的区块没有增加链的长度 ,这种情况下,红色攻击方在算力(假设每个区块代表算力相同)没有超过51%的情况下攻击成功。
比特币当前安全的原因在于10分钟的区块时间降低了分叉可能性,但其实际安全算力仍低于51%,也就是说,不需要51%的算力也能攻击成功。
采用 大区块 以及 小的产出时间 将导致链有 很多分叉。
比特币当前处理交易量很低,改进这个缺陷一个可行方法就是 增大区块的大小和减小区块的产出时间 。大区块需要更多的网络传输时间、单位时间更多的区块数都会导致 更多的分叉 。
链上扩容的方案对比特币处理交易能力提升是巨大的 ,假如每个区块大小变为原来的八倍(8M),出块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2分钟),理想情况下,比特币的处理交易量将变为原来的 40倍 ,实际情况会产生分叉,交易量不会有这么高。
主链选择中,采用计算最大子树来代替比特币中的最长链规则。
比特币的最长链规则在有分叉情况下,将降低链的安全性,分叉越多,安全性越低。链上扩容将导致更多分叉,导致链不安全。
Yonatan Sompolinsky提出GHOST规则, 当有分叉时,通过计算最大子树,也就是每条分叉拥有的所有区块数来决定哪条链是主链 。图0中,链在区块0后分叉了,上边分叉总计有6个蓝色区块,下边分叉有5个红色区块,蓝色区块1是主链,所以 红色攻击失败 。
在有大量分叉的情况下,GHOST规则将链安全性直接提到了51%,分叉对采用GHOST协议的链安全性没有影响。
根据GHOST规则,上图中虽然诚实节点产生了12个区块,但加入主链的只有4个区块,大量区块 被丢弃 ,假定比特币每个区块大小变为原来的八倍(8M),出块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1分钟),分叉率为0.33(产生的区块加入主链的概率),比特币的处理交易能力将变为原来的 26.6倍 。
GHOST协议解决了链上扩容导致分叉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区块的结构类型就从一条链变为树
在GHOST的提出后,Yonatan Sompolinsky提出一种新的设想,新产生的区块指向所有已知的分叉末端区块,即一个区块有多个父亲,此时 区块链就从一条链变为多条分叉链共同组成的的结构,这样的链结构就被叫做DAG(有向无环图) 。
Yonatan Sompolinsky进而提出了在DAG上运行的 inclusive协议 ,原理如下:
遗憾的是, Yonatan Sompolinsky之后并没有详细介绍补充该协议 ,而是提出了一种新思路的DAG协议——SPECTRE。
看完上边内容之后,你会发现, 最长链规则下,分叉的区块对比特币安全性和交易量没有任何贡献 ,白白的浪费了算力,而 GHOST通过计算分叉区块个数来提升链的安全性 ,但分叉区块除了纳入区块计数外,区块内包含的交易信息却全部 被丢弃 。
这种新的区块结构带来了新的特性,当然,比特币的 最长链规则 也可以在DAG上实施,只不过安全性和处理交易能力不佳,而GHOST协议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处理交易能力,为了 最大化 利用DAG区块链特性,社区提出了不同的协议,接下来介绍Yonatan Sompolinsky 提出的 SPECTRE协议 ,以及 PHANTOM协议 ,以及国内某社区提出的 CONFLUX协议 。
丢弃主链概念,所有产生的区块共同构成账本,不丢弃任何一个区块
只要是产生的区块就不会被丢弃,所有的区块都是有效的,所有区块共同组成账本,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区块链的处理交易能力, 该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算法来保证区块链不会被恶意攻击成功。
SPECTRE协议较为复杂,下边将从其如何产生区块、如何处理冲突交易以及产生可信交易集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SPECTRE协议中,当产生区块时,要指向之前所有分叉的末端区块。
下图中,左边为比特币产生区块时,当有分叉出现,新区块将选择基于其中一个产生新的区块,而SPECTRE中,将基于所有分叉末端区块产生新的区块。同时,当有新区块产生时,节点要立刻将新区块(包含基于哪些区块产生这一信息)发送给与自己相连接的节点。
仔细观察,GHOST协议中虽然有分叉,但每个区块都只基于前边某一个区块产生,而SPECTRE协议中要基于当前节点知道的所有末端区块产生下一个区块。
SPECTRE协议将矿工维持交易不冲突的要求剥除
比特币就像一本 权威 的账本,只要是里边记录的,就一定是真的(不考虑分叉和恶意攻击),而SPECTRE产生的DAG就像一本 不权威 账本,里边的交易信息可能冲突(上边图1中两个1区块中可能包含冲突交易信息)。
该协议下,挖矿节点只 负责迅速挖区块 (能够达到1秒一个区块),而对分叉中可能包含的冲突交易在挖矿阶段并 不做任何处理 ,将记录交易速度最大化,让DAG这种区块链有着恐怖的处理交易能力。
是时候解决挖矿不解决的 冲突交易 问题了,SPECTRE的思路是设计一个计算投票的算法,让诚实区块会投票给诚实的区块,后边的诚实区块会给前边的 堆叠算力 ,从而让恶意攻击失败,其安全算力也是 51% 。
拿双花举例,下图中,X和Y区块中包含着两条冲突交易会导致双花,此时DAG中的区块会对X和Y进行投票, 决定哪一个交易有效。
投票规则如下,投X的标蓝,投Y的标红,XY代表X先于Y:
根据投票结果,X中的那条交易信息 有效 ,Y中对应的那条交易信息 无效 。 Yonatan Sompolinsky也对 不指向前边区块 以及 产生区块不发给邻居节点的恶意攻击 有进行分析,在投票规则中,低于50%算力的攻击者会失败。
投票听起来像是一个主动地中心化行为,实际上不是,程序根据当前DAG区块所处的状态自发完成这一区块投票计算过程,就相当于,给定一个DAG数据,输入为两条冲突信息,运行该规则算法,将得出一对冲突交易的哪一个为有效。
SPECTRE可信交易集就相当于超过当前6个区块的比特币链里组成的交易集合。 区块链从数字加密货币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 账本 ,从账本上的交易信息中得出每个 账户 所拥有的货币,所以,得出 确定的、不可能更改 的交易信息就至关重要,SPECTRE可信交易集产生过程如下:
SPECTRE并不会对所有区块进行排序,所有区块没有一个完整的线形顺序,有的只是决定冲突信息先后的区块顺序对。
比特币中的高度代表的就是 线形顺序 ,高度低的区块中交易信息先于高度高的区块里的信息,高度高的区块就不能 包含和高度低的区块冲突的交易 ,而SPECTRE有大量的分叉,区块高度不能代表线形顺序,前边的区块交易信息不一定先于后边的分叉区块交易信息,交易信息的有效性要由投票算法来决定,区块投票算法很快,再加上它将 所有分叉区块 都包含进来,也就没有了比特币所面临的 分叉风险 (等待6个区块),交易确认时间可以达到10秒。
至此,和比特币相比,SPECTRE对应的DAG区块链有三个特点:
SPECTRE协议非常 适合DAG型数字加密货币 ,但当它用于智能合约时,它的缺陷就出来了,智能合约需要一个 严格的线性顺序 ,对此Yonatan Sompolinsky新设计了 PHANTOM 协议来对DAG区块形成一个 线性顺序 ,下边将详细介绍PHANTOM协议。
SPECTRE和PHANTOM是两个完整的独立的协议,不是一个对另一个的补充。
PHANTOM的挖矿机制和SPECTRE一样,会产生同样类型的DAG,不同的是PHANTOM通过对 区块连通度分析 ,判定区块诚实还是恶意,按照分类对区块排序,对DAG区块产生一个严格的 线性顺序 ,通过线性顺序来判断 冲突交易有效性 。
DAG中,攻击者有两种攻击手段, 一产生的区块不基于已知的末端区块,二不立即发布自己产生的区块 ,前者会让自己区块指向的区块变少,后者让其他节点产生的区块不会指向自己的区块,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这些恶意区块的与其它区块的 连接度低 。
诚实区块在考虑网络最大延迟下,经过一定时间一定会传遍整个网络,一定会被后边的区块所指向,诚实节点在产生新区块时也一定会指向自己所知道的末端区块。
通过对 区块指出去的边和指向该区块的边 进行分析,也就是区块的 连通度 ,当考虑最大的网络延迟,连通度会有一个 极限值K ,低于该值的区块可以被认定为恶意区块,在排序中要处于 劣势 。
接下来,进行区块 诚实和恶意 判定,判定分两步,第一步最重要, 实现复杂也耗费时间 ,主要为通过对区块连通度的判定,将强连通度的区块标为蓝色视为诚实区块,弱的标为红色视为恶意区块。
第二步 先对蓝色区块集排序 ,拓扑排序,然后对 红色区块集排序 。红色区块的顺序要处于弱势,例如上图中C,它处于A和I之间,那么它的顺序会排在I的前一个区块,而D、H都会排在C前。 注意通过考虑最大延迟时间设定连通度的值,几乎所有正常诚实节点产生的区块都会被标记为蓝色
至此,PHANTOM协议实现了对DAG的 线性排序 ,通过线性顺序就可以提取 无冲突交易集 ,进而提取 可信交易集 ,虽然耗时较长,满足智能合约的要求。
Yonatan Sompolinsky在PHANTOM协议论文结尾,提出一种将PHANTOM + SPECTRE结合起来的可能协议,没有详细展开介绍。下图是几种协议的对比:
至此,介绍了Yonatan Sompolinsky一开始从分叉导致不安全提出的GHOST,到后来将DAG引入区块链,设计了SPECTRE协议,以及为智能合约考虑的PHANTOM协议。接下来,介绍国内某社区提出的CONFLUX协议。
GHOST有 主链但丢弃分叉区块 ;SPECTRE 没有主链,包含所有分叉,但没有线性顺序 ;PHANTOM 没有主链,包含分叉且有线性顺序 ,而CONFLUX 即有主链,又是DAG,利用主链让DAG产生线性排序 ,下面将从挖矿机制和区块排序两方面来说明CONFLUX协议。
CONFLUX协议定义了根源边和参考边。 新区块是基于前一个主链区块产生的,新区块用根源边(实线)指向前一区块,用参考边(虚线)指向分叉的其他区块末端 ,如下图最后一个新区块实线指向H,虚线指向分叉末端区块K。 根源边用于代表区块基于哪个区块产生,给哪个区块堆叠算力,参考边用于表示分叉的其它区块产生在该区块之前。
挖矿过程如下:
根源边只能有一条,参考边可多条(视情况而定)
以主链区块为分割点,将DAG分段,段间段内设计简单排序算法
CONFLUX协议下产生的区块链如上(图2),接下来对其进行线性排序,排序算法如下:
通过上述排序,DAG有了一个 线性顺序 ,上图DAG区块顺序为 Genesis, A, B, C, D, F, E, G, J, I, H, and K 。接下来对该线性顺序的区块里的交易信息进行交易排序, 单一区块 里可能包含的冲突交易将直接按照该区块内交易信息排列 先后顺序 决定。
至此,CONFLUX对DAG所有区块产生一个 线性顺序 ,进而可以对区块内交易信息排序,产生 无冲突交易集 ,超过一定时间的无冲突交易组成 可信交易集 。 主链只是排序的标尺,作为分割时段的标准,CONFLUX包含所有分叉区块。
GHOST论文
Inclusive论文
SPECTRE论文
PHANTOM论文
CONFLUX论文
DAGlabs 相关讲解视频合集
关于区块链商业协同协议有哪些和区块链协作三大模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