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会让你焦虑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会不会产生大量数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区块链币圈众生相 低调的暴富者与焦虑的小白
自从比特币大涨,区块链也站在了众人观摩的前台。笔者在逛了数十个社群后发现,一切有关书写区块链技术的内容实际上只是小众人群在阅读,人们对区块链如何实现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原理并不感冒,就连基本的区块链是什么有时候也知之甚少,但这并不能阻止大众对区块链以及各种数字货币的狂热痴迷。
也许正因为不懂,才充满好奇,才更容易被各种骗子骗去做待割韭菜。区块链的潮水奔腾汹涌而来,岸边岸上的众生们真可谓千奇百态。
第一种,区块链小白群体。
特征:生怕搭不上暴富的快车,心里各种焦虑紧张却又倍感无从下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挖矿赚币,也不知道如何去市场购买和交易,甚至都不知道市场在哪里。他们对区块链以及各种币的了解竟然来自于羡慕嫉妒恨,因为身边人因为买币而一夜暴富。小白群体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渴望交易,却又不太敢下手,持现金观望让他们越来越焦虑紧张,怕错过又有点怕亏输不起。
第二种,区块链项目推广人群。
特征:疯狂加群拉人并甩项目链接。笔者在各类社群中发现,这类链接大多以发放数字货币或送矿机为条件拉人注册,这类人在社交群内见群就进,见人就拉,一切有人的地方都有他们“辛苦忙碌”的身影。更有甚者,自己建群,拉进去足够多的人以后竟然全员实施禁言,之后就是群主或管理员疯狂甩链接,链接内容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项目介绍加注册地址,并以注册赠送矿机或币为诱饵。这种丝毫不顾及群内成员个人感受的行为也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这类人群对区块链及币圈略有所知,但技术上其实并不太了解。其中部分人自己也持有推广的项目币,且对自己能早期入局而略感心安,坚信以后会升值大赚特赚。
第三种,早期有过进入币圈经历的普通程序员人群。
特征:有挖币故事或经历,心态上大部分人属于拍着大腿后悔的人群。由于早年挖币有一定技术门槛,所以这部分人群因为技术身份,很早就接触了挖币,他们也是持有比特币的早期用户。那个时候,他们挖币就是挖币,内心很单纯,有的人带着朋友一起挖,甚至帮助朋友挖(朋友不懂技术,所以基本上是他们替朋友挖)。这类人群挖币时并未想到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会让自己暴富甚至从此走向财富自由,所以,很多人在比特币价格到达200到600的时候,就已经选择变现。
戏剧性的是那些不懂技术,程序员朋友替自己挖的人群,有的人因为不懂技术或没在意悲催的忘记了当初挖币的密钥,或者丢失了当初的系统文件,让自己的比特币永远冷冻了起来,找不到的已经悔恨的想死,而找到密钥或系统文件的人最后等来了高昂的回报。提早变现的程序员们与忘记密钥或弄丢系统文件的人们,在看到天价比特币后,一边拍着大腿后悔,一边又蠢蠢欲动,后悔并焦急着。
第四种,运作项目的CEO们
特征:亲见了比特币,以太坊大佬们赚的盆满钵满,再也无法按捺内心的激动,迅速投入滚滚洪流之中。他们有对未来的畅想,也有遭遇监管后的焦虑。但真正想在行业内做点事的CEO们实际上对监管比较欢迎,这类群体考虑更多的是行业生态的健康长远发展。
第五种,商业巨头们
特征:一部分商业巨头谨慎观望,一部分已经投入怀抱,还有一部分避开发币去尝试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的广泛应用。最近万达在区块链上的布局,媒体已经进行了大肆报道。
第六种,投资大佬们
特征:低调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他们很少大肆宣扬自己在比特币上赚了多少,但也很少提自己被套了多少。
作为嗅觉敏锐的投资大佬,任何新动向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中很多人既用旁观者的眼光冷静观察,又默默关注着真正有潜力的种子公司。这一群体在各种场合下显得十分低调。
第七种,各方媒体们
特征:努力恶补区块链基础知识,追踪币圈各种料。这一群体可简单分为两个阵营,一部分致力于纯粹的资讯报道以及深度行业分析,他们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行业内出现的各种现象并作出解读。另外一个阵营则选择了为新事物站台背书,当然他们往往也带着批判和怀疑的思维去发现区块链真正的合理应用。
滚滚潮水袭来,众生千奇百态。区块链币圈到底该怎么去认识呢?如何去避开币圈的骗子们呢?区块链泡泡头条号以及微信公众号下一篇将以举栗子的形式给大家呈现当下的骗术及套路。
最后还是那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本人仅代表区块链泡泡观点,不能作为各位投资指导。
在这个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对常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大概就是投资了。一般来说,投资可以是买股票、买基金、买不动产。
插一句,个人创业或开个体店,也有点投资的意思,但这种投资风险极大、失败概率90%以上。创业和开店,更多的是投资个人,尝试个人发展方向,就资产投资而言,九死一生。
投资应该“生活+”,生活才是根本。“生活+投资”是为了让未来的更有希望,是把现有的资产投资未来,让未来有一个更好的资产回报预期。然而,因为风险承受、资产投入比例、投资知识等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局限,投资常常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情绪跟着市场波动,甚至常常严重地影响到生活……
如何破解投资带来的焦虑感?自从参与区块链投资,在经历过多次巨大的波动行情,心力煎熬后,以下是个人的粗浅的认知。
1、坚守投资的两条铁律
投资,首先应该遵循两条铁律。
铁律一:拿闲钱投资,即便归零也可以承受。
这一条在平常情况下,看起来似乎不难做到,甚至毫无感觉。那是因为: 盲目自信,以及刀还没有割到肉!
在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你是相当自信的,你是认为自己能够赚钱的,否则你也不会冒这个风险。但当你对市场预期良好,认为必然会赚大钱的时候,你会很快忘记这条铁律,进而抛弃,投入更多的资产去投资,甚至借钱投资。
市场总是波动的,甚至常常是很大的波动。在有浮盈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一旦出现亏损,当刀真正割到肉时才会感觉疼。由于损失厌恶,心态立马会出现波动。即便投资的闲钱,都会有失落的情绪,进而影响生活。如果是借钱或者投资资产比例过重(比如70%以上),则更是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对待,更无法做到归零也可以接受。
所以,别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更别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否则,一旦亏损,必然会影响到生活。
铁律二:和时间做朋友,做长期价值投资。
投资向来都是一件长期的事情,1-3年算是短期,5-10年算是中期。你看好一个投资项目,一定要给它时间去“生长”,才会开花结果,最后才能有收获。
大部分刚踏入投资领域的人,都是急不可耐地想要马上看到“结果”。这不是投资,是投机,犹如上了赌桌,马上就可以看到胜负,体验到狂喜或失落。
参与投资这段时间内,我大概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从一开始都是带着投机心态的赌徒。 这种赌徒心态,把投资当成了押注,就迫切地想有所收益,天天盯盘,打探各种消息,生怕错过几个亿……
那些在股市中频繁操作短线的人,其实就是把炒股当做赌博,想从每一个小波段中获益,结果被专业机构收割。
投资是否成功,应该是眼光(价值判断)+时间+运气的组合。 投资之前的分析判断至关重要,是最终收获的前提;时间是等待价值成长的过程;运气,是无法预知或无法控制的结果。
如果,对自己投资的项目的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且做不到长期;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天你的内心都会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偶尔欢喜、偶尔失落,又或大喜又或大悲,你的情绪几乎被市场牵动。
2、见好就收,你的承受能力有限
面对亏损,一开始我们遵守铁律“归零也可以接受”,这是在心态上提前给自己打的预防针。如果没有这个预防针,你很能承受不了损失的痛苦而割肉,也就是从投资中提前出局。当然,如果你看清自己投资的产品有问题,可能存在归零,那么即便是割肉,也要及时地退出,争取最少的损失。
还有另一种常见情况,即便是盈利了,也常常让人焦虑,特别是当市场回落,浮盈减少的时候,更是令人焦虑不安。
浮盈,为什么还会让人焦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大概会有这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过早地卖出,第二种是恰当地时候卖出,第三种是因为犹豫不决错过最佳卖出机会,第四种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卖。
可笑的是,至少90%的人都是第三种!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在喜悦中焦虑,在焦虑中盲目,人性的贪婪,把市场越托越高,最后泡沫破裂,一地鸡毛……
从结果上来看,第四种人和第三种人是一样的结果,都是没有卖出,错过最佳出货时机。但不同点在于第四种人是带有自愿的成分,在“长期价值投资”的信仰中摇摆、焦虑……
这里有必要把投资铁律二“和时间做朋友,做长期价值投资"拿出来说一说。既然是长期价值投资,那么面对市场行情好,大牛市的时候是不是不要操作,要做到第四种“不为所动,坚决不卖”?
可以说,很多人在上涨的行情中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信仰,在市场崩盘后,又彻底陷入迷惘、沮丧。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实际上面对市场下跌,大部分人都很难承受这种错过最佳时机的压力,焦虑到影响生活。
这里主要问题是:因为“长期而长期”,不懂得变通,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适当调整。
对于专业投资人而言,不为市场波动所动,坚决长期投资是可以理解。但作为普通人,面对超出预期的收益,可以适当地变通。具体的做法是:达到预期收益,分批出货。在整个上行过程中,出货量控制在20%。
这种策略,一来可以变现收益,回收投入成本;二来保持大部分资产仍然在参与中;其三,一旦市场突变,保住了部分收益,且有资金可以抄底。
所以,在上涨的行情中,不要死板地遵守“长期投资”。要见好就收,把获得的利润部分及时变现,当行情突变时,你的内心也就可以承受这种焦虑且不至于影响生活。
3、场外赚钱能力更重要
投资有很多运气成分,有时即便你做对了很多,可能运气也不一定站在你这一边。如果把财务问题都押注在投资上,则在投资的过程中很难接受“归零”的结果,也很难做到“长期”。
现实中,最常见的往往是很多人把财富的希望寄托于投资,且期望过大,在区块链投资领域尤其如此。过大的期望,自然让人陷入一种“迷信”和疯狂的状态中,从而也忘记了投资的原则。
即便在一个技术变革,充满红利的新市场,也不可能让大部分人赚钱,反过来甚至往往是90%的人被收割。 当然,能够遵守投资铁律的人,基本可以避免被收割的命运,在运气好的情况下不赚钱都难。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是做不到,其根本还是在于投机与投资的区别。
投资给我另一个较大的感触是: 大部分人不适合投资(包括目前阶段的自己),不具备投资的能力(财力和智力),心力不足以应付投资带来的压力的焦虑感。
一个合格投资者,应该具备较好的场外赚钱能力,其次在心态上能够坦然面对投资带来的盈亏。当你不具备这种能力时,不是不可以投资,则应该投入自己内心真正可以承受归零的资金,至少这样你可以过好当前的生活。
别寄托于投资快速实现财富自由,这样你的心态会失衡。只有具备足够的场外赚钱能力,在面对投资的盈亏时,才会表现的淡然。盈利是对自己的嘉奖,亏损也可以承受。
4、区块链投资的疯狂与理性
历史上出现很多次新兴产业的投资泡沫,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互联网投资……每一次人们都以为找到了财富自由之路,很多人疯狂地参与其中,最终却一地鸡毛……
这一次区块链投资,更加疯狂,更加不理性,是不是意味着一次新的巨大泡沫正在形成?有意思的一点是,区块链泡沫已经反复破裂了几次,但每次又更加强势的反弹,更大泡沫形成……泡沫并非是没有价值,并非等同于旁氏骗局,而是指有太多不理性的投资人涌入,短期内高估了资产价值。
区块链的价值在于解决了信用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资产之间的转移成本,甚至为零。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带来的实际社会价值也不高,但可以预见未来一定具备极大的社会价值。
就投资而言,无论区块链技术有多大的价值,最后获益的仍然是极少数人,而绝大部分人是被收割的韭菜!从人性的角度,绝大部分人永远是追高杀跌,非理性的投资,最终成分被收割者。这区块链价值无关,泡沫的形成,是人性的贪婪。
区块链投资,面临比传统投资大得多的变数,常常波动极大,这种情况极大地考验人的心力。更可怕的是,由于区块链投资目前缺乏监管和规范,大量不合格投资人涌入,更是极大地加重了泡沫的形成。
只有理性的看到其中的巨大风险,坚持做到: 遵守投资铁律、见好就收、保持场外赚钱能力 ,才能够避免在这场泡沫中被收割,甚至获得超高的收益。
认知是一切成功的根本!单军强的数字签名:{"sig":"990a99e1379b6ddc4ce1ed8967609aedf69a4402acd9aded11f25eb1d8008412f28c4f255353e31e5f5f1f3bbf53208d2be76d29e9e32be4afb4daae62bcfe061","msghash":"7d6f455ddb98d5b723dadb8394360b16fc980d18156eac388ebacda5dd405200"}
1)、程序员其实可痛苦的了......需求一做一改,一个月就过去了;嚎~需求再一改一调,一季度就过去了;嚎~
2)、程序员最痛苦的事儿是啥,知道不?就是,程序没做完,需求又改了;
3)、程序员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知道不? 就是,系统好不容易做完了,方案全改了;
4)、程序员最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知道不? 就是,系统做完了,狗日的客户跑了;
5)、程序员最最最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知道不? 就是,狗日的客户又回来了,程序给删没了!
十个顶尖软件工程师参加培训管理人员的课程。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供职的公司是为航空电子设备提供软件的。有一天你乘飞机出差,当你上了飞机后你发现一个牌子上写着这个飞机用的是你的团队开发的Beta版软件,你会下飞机吗?”
九个软件工程师举了手。老师看着第十个问道:“你为什么愿意留在飞机上?”这人回答说:“如果是我的团队写的这个软件,飞机根本无法起飞,根本谈不上坠毁。”
丰驰是小龟区块链中国行北京站中受访时间最短的嘉宾。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聊完了,而别的嘉宾基本会和我聊1-2个小时左右。
但这不妨碍,我很喜欢丰驰,哈哈。可能是因为这个圈子有趣的90后并不多。不仅说话好听,而且声音也巨好听。
丰驰本人和创世的介绍下面有,小龟就不介绍啦!
丰驰:Hello,大家好,我是丰驰,创世资本的CEO。创世资本应该是这个行业中最早的区块链投资基金之一,我们主要有三块业务,第一块业务是投资,第二块业务是孵化,第三块业务是投行。
我们是一家非常喜欢服务和伺候创业者的基金。我们有这个基因,也很享受这个过程。一个海外的项目方曾经评价创世资本,创世是一帮愿意帮助有野心的人改变世界的一群人。我觉得说得很准确,当然他当时说的是英文。
小龟:我其实对这个问题挺好奇的,你平常跟你女朋友聊工作吗?
丰驰:我现在没女朋友。曾经有。你是知道是谁?
小龟:我不知道。
丰驰:现在没了,曾经有。肯定会聊,我觉得工作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小龟:喜欢听什么歌,以及你是什么星座的?
丰驰:天蝎座,上升摩羯月亮狮子,所以四大天王我占三个。所以大师曾经就送了我四个字,叫孤独终老。
小龟:我也觉得我会孤独终老。
丰驰:对,然后喜欢听什么歌是吧?我比较喜欢Hip-Hop。国外歌手,我会比较喜欢Eminem的歌,国内歌手,我比较喜欢Jony-J
小龟:你一般选在什么时间进行思考,还是随时随地思考?
丰驰:我曾经是晚上多一些,或者是开车等红灯的时候。
小龟:你刚才说你喜欢Jony-J,为什么啊?
丰驰:就是词儿好。
小龟:你每天会把时间花在哪些人,哪些事情上?
丰驰:好问题!工作上基本上就是跟创业者在一起多一些。因为我们本身有服务属性,所以我们所有同行也都是我们的客户嘛,所以跟大家在一起时间多一些。
然后,我会强制要求自己跟一些有明确标签的有意思的人在一起。我认为我自己是一根项链,如果穿的是石头,那就是石头项链,如果穿的是金子,那就是金项链,如果穿的是钻石,那就是钻石项链。
所以,我希望找到更多钻石或金子,跟他们在一起聊天,吸收营养。
小龟:创世资本2019年的计划是什么?
丰驰:其实年初我们挺悲观的,我们的计划就是活下去。我说的不是钱的层面能活下去,而是坚持下去。我认为熊市是一次大洗牌的机会,只要你还在就好。从去年到今年,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已经不在了。坚持,且能够持续做正确的事很重要。
我们今年比较看好东南亚,会比较在意跟连续区块链创业者在一起。在以前的股权市场,VC其实很喜欢投资连续创业者,我们发现区块链行业有很多的区块链连续创业者。
小龟:你们为什么看好连续区块链创业者呢?
丰驰:因为区块链本身比较复杂,需要理解金融、技术、商业。很多人进入这个市场后有两种反馈,一种是觉得自己不行了,以前互联网这一套我都懂,为什么区块链我就不懂了。另一种人比较自卑,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但他经历过一次以后就知道节奏应该是什么,处理问题的思维逻辑有什么不同。
小龟:你评价一下你的几个合伙人呗?
丰驰:泽宇是所有人的源泉。如果没有他,就不存在创世资本。我先认识的泽宇,我把怀阳介绍给了泽宇。李荣彬是我的投资人,而齐哥是怀阳的前合伙人。所以泽宇是源头,而且他很喜欢分享,他很东北人,很仗义。
怀阳是属于那种狙击手型,他一年都不怎么出来,但是每次出来都是收获颇丰。所以他思考很深,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李荣彬属于专家型的人,他对金融体系,对区块链本身都有很深的研究,你可以理解为他是我说的钻石。
齐燕杰齐哥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的科学家,一般一坐就是一天,也不说话,属于研究型的人。
小龟:你们创世的几个合伙人是不是都挺喜欢音乐的?
丰驰:对,但是大家喜欢的风格不太一样。对,怀阳现在他喜欢电音多一些。
小龟:我看他曾经在朋友圈秀过弹琴。
丰驰:对,他唱歌很好听。李荣彬以前是玩乐队的,所以他喜欢摇滚。我喜欢HIP-HOP,然后泽宇应该喜欢抖音的歌。
小龟:为什么泽宇喜欢抖音的歌?
丰驰:东北人嘛!我开玩笑的,我觉得他比较喜欢流行音乐。
小龟:你们几个人性格应该有一些不同吧?
丰驰:我觉得泽宇属于那种比较喜欢分享比较仗义那种。怀阳是温州人嘛,他还挺有商业头脑的。李荣彬属于比较朋克,他有自己的观点。我比较喜欢自己贴标签,爱憎分明。而且,我们几个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分享。
小龟:你们几个人是怎么做到这么默契的?
丰驰:怀阳曾经说过,对创世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尊重,也不太干扰彼此,而且我们规则制定得比较好。
小龟:你们有什么规则?
丰驰:比如钱怎么分,大家互相的相处的边界是什么。
小龟:你们是怎么发现积木云这个项目?积木云应该不是你说的连续区块链创业者吧?
丰驰:他所在的那个阶段不一样。他的那个阶段其实是刚到初步竞争的阶段,所以那个时候需要的是差异化。他们是以前我在36氪认识的一个VC推荐的,我们聊得很好,所以一起来做。
小龟: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主要帮助他们完成一些什么事情?
丰驰:我曾看到一个词,我觉得特别好,这个词叫积极股东策略。我们帮助他们完善区块链金融和区块链商业层面。他们的技术、团队都很好,但是如何理解区块链市场的规律,如何不像其他项目淌很多坑,如何快速调动行业资源,这是我们帮他们完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帮助区块链项目完成经济体系及方向定位方面的改进。
小龟:那你们的孵化有什么特别之处?
丰驰:我们有一个词叫积极股东策略。我们深入到项目中去,帮他们一起推进。我们更像教练,告诉他如何训练,如何把不擅长的地方补足,如何少走弯路。我们这帮人真的比较喜欢伺候人,说实话挺累的,又累又不赚钱。
小龟:比较喜欢伺候人?
丰驰:对,就是喜欢!我们有一个文化叫做通过付出索取,我们喜欢帮助这些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和人变得更好,这件事真的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觉得开心。
小龟:真的吗?
丰驰:真的,做事无非就是追求名和利。其实,挣钱的都在二级市场。
小龟:是不是因为你们已经有挺多钱了?
丰驰:有一定积累了。
小龟:创世的投后有个从战略到策略到资源对接的说法,你们如何从战略层面给到这些项目或者创业者建议呢。
丰驰:这应该是我发布会的时候说的。我之前听过一个比喻形容战略特别好。如果你在一条山路上,假设你开的是法拉利,后面有辆兰博基尼,兰博基尼如何在山路超过法拉利。这时候,你有很多不同的路径,有很多战略选择。
我认为我们是横向视野,能比较快速且准确地看到全局的面貌,能帮助项目快速找到它存在的间隙机会,或者在哪个市场哪个阶段会有机会,我们会给他们差异化的定位和建议,我认为这可能是对项目最大的帮助。
从大角度来看,是在每个阶段不同时间点的战略机会,战术层面比较简单,比如资源对接,比如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还有心理按摩。
小龟:还有心理按摩?
丰驰:肯定有,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创业者做不到,而是他需要你认可他,或者是需要有一个人来告诉他,这是对的或是错的。
小龟:一般什么样的创业者需要心理按摩?
丰驰:我觉得不一定什么样的创业者而是创业者处在什么阶段,存在一些关键点,比如上交易所,比如社群出现问题怎么办,比如经济体系到底合不合理。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创业者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需要你作为一个具备外部视角的人去给他合理的建议。
小龟:您好像也有在36氪担任重要职务的经验。你觉得投互联网项目跟投区块链项目它的区别是在哪里?
丰驰:但我在36氪不负责投资,我主要服务VC。我觉得这是两个完全平行的世界。前两天比特币大涨,一个比较有名的VC的创始人就在朋友圈说什么垃圾又涨,我就把他给删了。
小龟:我朋友圈也有这种人。
丰驰:我觉得首先从心态上来讲,传统股权分两种人,一种是积极拥抱;另一种是没有任何判断,纯感性判断,觉得你们都是骗子,我们才是正宗的。
实际上,你真正去了解过后,发现互联网和区块链完全是两个世界,它的估值体系或者它的整个的维度都是不一样的。
我今天特别想说一点,你会发现区块链创业者特别需要一个能力,即如何制定出一套让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的能力,这很重要,你可以理解为治理机制。如果这件事你做好了,你发现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可能通过钱的激励或者通过名誉激励。
前一段时间,李荣彬写了一篇关于Nervos经济体系的文章,他转到朋友圈之后,Nervos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了一个群感谢他,还给他寄了礼物,而且这些都是创始人自己做的。
第二件事是他们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感谢的时候写到,特别感谢社区代表李荣彬,他很懂激励!彬哥很开心,进行了又一次传播,会到处说Nervos怎么好。你看,现在我又说一遍。
所以,我认为,区块链创业者需要去调动更多人帮助你。我们以前理解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关键是满足需求,但区块链是一个新的经济模型,或者说新的生产关系,所以到底有规则上的创新,或者经济体系或者治理机制上的创新,让更多人快速地帮助你,这件事也很重要。
小龟:头部的项目是非常有限的,你们争夺头部项目的策略是什么?
丰驰:说实话,我们最焦虑的就是,有时候你发现一个项目上线了,我们甚至都没看过,这是最焦虑的。
在行业里,大家对我们的附加服务还是认可的。如果我们去谈,基本上都会让我们投,但我焦虑的是为什么我们不早点发现。再往前怎么早点发现,那就得先让别人知道你,这其实是品牌层面的事。还有一点是要能触达到最早的创业者,所以,这是人脉的事。
但区块链特别有意思,它是全球市场,你再牛你不能让全球都知道你。所以,早期我们先围绕身边的好项目做服务,下一步我们会主动出击,今年我们会在全球放一些人,寻找新的合作模式。
小龟:对,比如积木云这个项目就给你们打了一个很好的品牌。
丰驰:但也有很多人骂。我觉得至少我们在自己的价值观里做认为对的事。
小龟:那你们下一个项目可以剧透一下吗?
丰驰:下面有两个项目,一个是Dapp方面的,是一个音乐类的,是之前一个非常有名的DJ出来做的,他也很懂商业。另外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偏技术偏底层,是一个国外的项目,也是一个知名项目的核心团队出来做的,符合我刚才说的区块链连续创业者。
小龟:你们是怎么找到他们的?
丰驰:最早的时候是人脉,后来通过口碑介绍。
小龟:你觉得像创世这样的做孵化,跟交易所做孵化有什么区别?
丰驰:孵化做得最好的最开始是YC嘛,YC牛是因为YC创始人本身的社会资源及影响力及眼光,所以能挑到牛逼的人和团队。
但咱们行业不太一样,它太快了,而且坑很多,从种子到上市这个过程一年就要完成,我觉得我们能提供的就是认知资源和视野。
我觉得我们跟其它孵化的区别是,第一,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模型,第二,我们介入得更深,即亲妈式孵化,第三,我们有成功经验。
小龟:你不能这么绕过我的问题。
丰驰:你要看模式,是走量还是走精品。我们现在走精品,交易所可能更多是走量。我认为,真正顶级的项目看的不是资源,看的是认知对不对齐。
小龟:关于看人你有三个标准是吗?资源,视野,能力。你有什么看人的高招吗?
丰驰:看星座啊。
小龟:那你觉得我是什么座?
丰驰:狮子?
小龟:你怎么知道?
丰驰:我不知道,我猜的。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所以对细节的感知比较强烈一些。
小龟:那你怎么知道我是狮子?
丰驰:狮子一般都比较要面子,给人感觉比较酷。
小龟:我给人感觉很要面子吗?
丰驰:狮子有自己的气场。一般坐在这儿的,一般星座都是四大天王之一。夸得还行吗?
小龟:行,你再分享一点关于看人的观点呗?
丰驰:我所谓的看人,是快速地了解一个人,知道他的需求,去找跟他合作的契合点。看人这个事儿太大了,你得走进我的生活才知道。
小龟:创世资本偏向于投资哪一类的项目?还是只要好项目就投,有没有偏好的赛道?
丰驰:现在革新性技术很少,除非我们看到特别差异的技术,我们会投,现在我们关注应用多一些。
小龟:为什么是应用类?
丰驰:因为这块有空白,而且我们看到了机会。
小龟:你刚才也提到了你们比较关注东南亚市场,或者是海外市场,对。具体是去做点什么事情呢?
丰驰:先说为什么。我们去了日韩,韩国对区块链的认知比中国得慢半年。然后,我们去了越南。孙正义有个理论叫时光机理论,比如中国是美国的十年前,十年前,美国在投什么,他在中国找类似的标地,这个还挺启发我。
越南也是一样,越南泰国比中国还是要慢,大概一年到两年,我们在认知上有优势,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是带着答案回去考试,这种感觉太爽了。
关于做什么,我要求我们团队两件事,第一要先去,先让别人知道我们去,并且我们在这扎根足够深。第二做什么,半年之后采访,我再告诉你。
小龟:创世心目中最尊敬的对手或者是榜样是什么?
丰驰:客观来说,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有意思就是没对手,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大家可以一起投项目。我的榜样,第一个是周杰伦,因为我从小听到大。第二个,在行业里面,我其实我比较欣赏周硕基。
小龟:为什么是周硕基?
丰驰:我觉得他活得挺真实的。我觉得他说的是真话,至少在对外的时候,所以很欣赏。我也比较喜欢包凡,我感觉包凡很江湖,对自己人很好。我很喜欢那种护短的人,向亲不向理。
小龟: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丰驰:我觉得挺好,小龟很厉害。
小龟:是吗?
丰驰:非常厉害,因为我关注到你,其实是因为熊越,我挺喜欢熊越的。
小龟:为什么喜欢他?
丰驰:因为我们都喜欢hiphop。我觉得你人缘很好,也很酷,也很真实。
小龟:我酷吗?
丰驰:酷!
不知从何时起,听到的,和人聊的,最多的词就是焦虑。
焦虑买房,焦虑催婚,焦虑失业,最近又多了个词,叫区块链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况,为何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一线城市,显得尤为普遍?
从本质上讲,一个人焦虑,是因为实际的自我和期望的自我差距太大。
如果一个人想明天买房,他又买得起,那么他只需要明天去买就好了。但如果他离买得起有一定的距离,而又非常想要,这时候就会非常焦虑。
再比如说一个人看见大家都在河里捞鱼,好多人都捞到了大鱼,但他没有网,只能干瞪眼,干着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渊羡鱼。
所以说,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自我的更高期望,另一方面是你本身的实力,即实际的自我,当二者差距过大时,焦虑就会加重,挥之不去。
在三四线城市,自我的更高期望不明显,焦虑就显得不明显。但在一线城市,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高的自我期望,焦虑就非常明显。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当前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产生了过高的自我期望?
从表面上看,是一线城市的财富分配发生了巨大变化,像房地产的崛起,使得一些早期通过买房或炒房的人,迅速成为了千万乃至亿万富翁;像互联网的崛起,使得一些较早进入科技巨头的员工实现了财务自由;再像数字货币的崛起,使得一些投机持有比特币的人的财富从几十万变成了几个亿。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跟我们差不多的人,几年时间就变成了人生赢家。
从人性上来讲,我们很少会眼红那些跟我们本身差距很大的人。比如一个三流大学生混的不如一个北大的学生,他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大专生混得比他还好,心里就会愤愤不平,立志也要追上去,于是就会对自我产生更高的期望。
所以在一线城市,有一部分人,会因为邻居买房后身价超越自己几倍而焦虑;会因为同事跳槽去类似趣店这样的公司几年后股票变现实现财务自由而焦虑;也会因为某个?潘客痘?蛄说惚忍乇乙∩肀涑闪送梁蓝?孤牵?庑┫窒蠓浅F毡椤5?苌儆腥嘶嵋蛭?掣鋈丝?滩璧曜?舜笄??械浇孤牵?埠苌僖蛭?橙舜铀固垢1弦岛蠡毓?晷郊赴偻蚨?械浇孤恰?/p
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辛苦换来的成功而拉高对自我的期望,同时也不会因为别人比我们本身优秀很多而拉高对自我的期望。
真正使我们拉高期望的,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投机。比如炒房,比如买币。
但很显然,这群人在一线城市占比很低。真正买得起房的,有能力进入顶级科技公司的,能早期接触比特币的人,很少。
更多的人,不管是年龄大小,学历高低,从事职业好坏,实际自我都离上面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现实中,他们并没有因为实际的自我不足,而拉低期望的自我。原因何在?
是互联网,放大了我们的野心,却隐藏了我们的不足。
也就是说,互联网一方面让我们膨胀了,产生了过高的自我期望;另一方面却让我们迷失了,看不清实际的自我。
我们每天在微博上,看到的都是各种明星,各类名人,仿佛觉得我们离他们很近;在朋友圈,看到的都是晒名牌包包,晒旅游,仿佛自己也随时可以拥有。
我们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却在头条上操心贾跃亭回不回国,他的FF91能不能造成功。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有几个亿万富翁好友,只是他们一般是通过微信群加来的。
马云说,我们到了晚上就有无数的梦想,早上醒来后,我们就忘记了;到了晚上,又开始做梦。
本来遥不可及的美好,在社交网络上,似乎变成触手可及。
有天和一个做传统行业的朋友吃饭,我说我们这些在一线城市的白领,拿着上万到几万不等的工资,穿着名牌出入各种高档写字楼,但我发现身边有钱的并不多。他就说,互联网行业都是拉估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那么几个顶级巨头,大多盈利状况不理想,赚的都是梦想。
好一句赚的都是梦想,敢情互联网行业就是泡沫行业啊。
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我们活在一个泡沫的互联网时代,所以才对物质,对感情,对享受,有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互联网隐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看起来我们离一个小目标或是那些帅哥美女只有一屏之隔,但实际上我们的差距绝不是买几个比特币,或是一个美颜相机就可以改变的。尘归尘,土归土,风口你看准了,也得你够强才抓得住。无论趋势如何变化,各行各业,都是赢者通吃;从业者都是专业能力和实力脱颖而出。”
这就是社交网络的效应。我们把那些本不属于我们,或是应该仰望多年后才得以实现的目标,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期望。
在实际自我和期望自我之间巨大差距下,我们在做梦醒来后,只有焦虑,因为不得其法。就像你看懂了所有的商业逻辑,学会了所有的实战技巧,你也只能干着急,没有实力,在短时间内,一定无法实现你所期望的自我,于是只能日复一日的焦虑,荒废掉大好时光。
在这样一个泡沫的社交网络里,我们除了做梦,还会忽略自身的不足。这就好像读大学一样,大家看起来一样,等到毕业后,你作为班里的佼佼者,找到一份体面的工资,拿着一万多的薪水,而班里那个默默无闻的同学,却摇身一变成了成功的创业者,你在感叹世界的不公时,其实你们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早已千差万别,只是事实被掩盖了。在社交网络里,这种情况更严重,大家一起发朋友圈,一起点赞,一起发微博,一起晒美颜自拍,大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命运早已截然不同。
我有时候开车去万象天地商场,从地库到了商场,人潮汹涌的街头,无数张年轻的面孔,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大都穿着时尚潮流,不乏奢侈品,一身上下怎么也得几千块吧(中等商场,一件衣服大几百到几千不等)。在这个阳光绚烂的午后,他们看起来似乎都一样,没有什么分别,只是等到天渐渐黑了,有人开着跑车一脚油门沿着海边开回了湾区的豪宅,而有人挤上了56路的公交车,默默的回到了白石洲的农民房。
我无意贬低或评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活的光鲜一点,追求高标准的生活真的无可厚非,即便是拉高自我期望,也可以称之为梦想,这没什么不好,人总的有点梦想吧,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但如果忽略了自身的不足,把未来寄托于一种虚无缥缈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里,等到渐渐认清现实后,除了焦虑,就只有后悔了。
我在创业的时候,投资人给我介绍了很多大佬,大多真材实料;投资人本身早已财务自由,为人坦荡正直,工科背景,在微软就做到了技术高管,又开创过海外浏览器,获得数亿用户,后来转型做天使投资,我从他身上感受并学到一点就是,求实求真。所以我几乎不去打扰这些高端人脉,一来大家其实真的不熟,你找人家真的不好;二来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找别人的,你自己不行,别人想帮忙,也帮不上啊。而且我从小就不喜欢求人,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就好了。
后来我创业失败了。回到企业工作,刚开始有点缓不过来,那时候的豪言壮语似乎还在耳边,我们要做A轮,B轮,我们要上市,最差也要让上市公司并购掉。吹过牛的还在,但是非成败转头空。早上起床的时候,太阳还是东边升起,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股票依然高歌猛进,尘归尘,土归土,强者恒强。
有阵子我想起一件事,然后逢人吃饭就说,别的不说啊,我还真错过了几千万,而且是到手的肥肉。
16年秋天,我去北京参加投资人的一个会议,饭后,老板悄悄的说,刘渝民你可以买点微博的股票,说完老板微微带了笑。我从北京回到深圳后,下了个买美股的软件,但入金有点麻烦,后来事情又一多,我就给忘了。两年后的今天,微博股票涨了七八倍。我当时是有些闲钱的,几千万买不起,但买个一两百万还是轻松的,但我没买。我当时是确信会涨,毕竟老板都发话了,以他的人脉及自身做投资的经验,肯定没问题。但我就是没买。
后来我想明白一回事,我买了那又怎样。买了也无非是买个几十万,买了无非也是涨了一倍就卖了。我会一直持有到涨到7倍吗?不可能。
同样的,你们今天买比特币,你们会持有到涨1000倍?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狂热的投机者,我们既不会ALL IN,也不会持有很久。
但如果你有几千万,你就不一样,你完全可以买个几百万放着。
所以,你的实际自我,也就是你的实力,决定了未来,而绝不是你期望的自我来决定你的未来。
现在的女孩子,都觉得自己可以嫁一个多金又痴情的男人,希望对方有车有房,据不完全统计,北上广一个未婚的有房男人,几乎和近100个未婚的女性匹配,你要成为其中的百分之一,才有可能成功;同样的,男生都希望可以一夜暴富,希望抓住风口,希望进入到科技公司的股票可以变现,但很显然,这个概率恐怕比百分之一还要低。
所以,当我们生活在社交网络的虚幻当中时,我们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不足,又会把少数人才拥有的富足想象成自己理所当然的获取,这无疑就产生了巨大鸿沟,日复一日不得其法,就会越来越焦虑。
如何让自己不再焦虑?
既然焦虑产生于实际的自我和期望的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那么首先要试着去减少这种差距。
认清自我,我现在是怎样,我希望获得怎样的生活,要循序渐进,可以逐步去实现的,而不是一步登天。
社交网络让我们产生了投机思维,让我们紧盯着别人的美好,忽略了自己的脚步。所以我们要做自己,而不是盯着别人,别人的好和坏,都不能改变你自己,唯有做好自己,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要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挣脱出来。
当我们希望抓住风口,改变命运时,一定要认清一个道理,无论风口是什么,你做与不做,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实际能力。比如人工智能火了,市面上可能没有人工智能的人才,但企业也会优先选择在其他行业做的不错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做什么都不行的人,不是说你有激情,你觉得人工智能可以让你赚大钱你就行了,你本身的能力,你的实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要去提升自己的实力,去拉高你的实际自我。
更为紧要的是,你要尽量去做你擅长的,优先考虑发挥长处,然后才考虑适当的补短。这个世界竞争非常激烈,与其什么都不会,不如精通一样,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明显,我们越需要某一个领域特别精通的人才。
当你的实际自我不断提高,你与期望的生活会越来越近,你不仅不会感到焦虑,反而觉得一切都在你的脚下。
永远记住,恒者恒强。你想要的,一定是用实力去实现。
当实力不足时,努力大于选择;当实力到了一定程度后,选择才有可能大于努力。如果你只相信选择大于努力,那么你就可能永远只是焦虑,永远陷入一种,什么都看透了,但什么都做不到。
当你开始行动,不再焦虑后,你已经在准备,等待下一次成功的机会;可能它是人工智能,也可能是区块链,也可能是其他,但不管是哪个风口出现,因为你是优秀的,你是有实力的,你已经做好准备了,那么来吧,成功一定就属于你。而那些比你看的懂的,比你进入还早的,很可能只是你的垫脚石,因为他们只是泡沫。
关于区块链会让你焦虑吗和区块链会不会产生大量数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