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个人信息存储设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个人信息存储设备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概要
Blockstack是一个分散式应用程序的新互联网,配备了一整套开源开发工具来构建和引导分散的应用程序和协议生态系统。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浏览器就是开始所需的一切,Blockstack是区块链的“Google”。
Blockstack是一款集成了分散式数据、分散式应用程序、分散式用户数据的区块链浏览器应用。
所谓分布式互联网,用户在此之上拥有对其身份的所有权,数据和身份绑定,存储在自己的私有设备,或者云端,从而取消了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而开发者可以开发分布式的应用本地运行,调用用户的API,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访问用户数据,从而不用考虑数据的存储问题。Blockstack通过这种方式将数据主权交还给用户,用户数据由用户保管,未经用户许可,任何第三方无法访问用户数据。由于用户拥有了数据主权,用户可以随心所欲转移,不用再受到平台限制。
二、Blockstack的实现原理
Blockstack在底层区块链之上构建了一个与之隔离的命名系统。底层的区块链用来记录“名-值(name-value)”对的状态变化,利用区块链的共识协议,命名系统中的各项操作(例如命名注册,更新,转让等)可以在全网达成共识,不可篡改。
Blockstack采用了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的思想,将命名控制和命名相关数据分离。
控制平面包括底层区块链和之上的虚拟链,定义了注册名字,创建名字-身份绑定的协议。
数据平面负责数据存储,主要包括
(1)用来通过哈希值或URL找到数据的zone file
(2)外部存储(Dropbox,S3,IPFS等)。数据由与其绑定的名字所对应的密钥对签名。客户端从数据平面读取数据,并且通过zone file中的数据哈希和名字所有者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可靠性验证。
这种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相分离的思想使得Blockstack不依附于任何一种特定的区块链,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区块链
三、Blockstack的层次
为了实现命名与存储功能,Blockstack具有四个层次:控制平面的区块链层和虚拟链层,以及数据平面的路由层和数据存储层。具体实现如下图所示
1、区块链层(Blockchain Layer)
区块链层处于最底层,主要提供两项服务:
(1)Blockstack的各项操作是编码在底层区块链的交易记录中的,区块链层负责存储Blockstack的操作序列;
(2)为写入区块链的操作的顺序提供共识。
2、虚拟链层(Virtualchain Layer)
虚拟链层是Blockstack的核心,定义了Blockstack节点的各种操作,且只有Blockstack节点能感知到这一层,单纯的区块链节点虽然能读取到操作的原文,但无法对其解析。
虚拟链层还定义了接收和拒绝Blockstack操作的规则。例如,注册命名操作被接收的条件是这个名字还没有其他用户注册。
3、路由层(Routing Layer)
Blockstack将路由请求(如何找到数据)与实际的数据存储分开,这样就给了用户可以选择数据存储的余地,用户既可以选择存在商用的云存储(如亚马逊S3,或者Dropbox)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私有存储或者p2p存储系统。
路由信息存储在zone files里,这与DNS的zone file在形式上几乎相同,如上图所示。虚拟链将名字与zone file的哈希值绑定,存储在控制平面,而zone file本身是存储在路由层(目前的实现方式是存储在分布式哈希表中)。用户可以充分信任路由层,因为用户可以随时将zone file与控制平面的哈希值对比,来校验zone file是否被改动。
4、存储层(Storage Layer)
存储层是用户实际存放数据的地方。所有数据都会被名字所有者对应的密钥对签名。通过这种链外存储的方式,用户可以存储任意大小的数据,而且因为数据的哈希值是存储在控制层的,因此用户不用担心数据被篡改。
数据在存储层的存储方式有两种:多变存储和非多变存储。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在修改数据时是否同时修改zone file,分别适用于数据经常需要修改,以及数据几乎不会被修改的情况。
5、命名系统
Blockstack使用四层的结构实现了分布式命名系统。名字归属于底层区块链的地址以及相应的私钥。和Namecoin一样,用户需要先预定(preoder),之后才能注册(register)名字。最先将预定操作和注册操作成功写入区块链的用户可以获得对某个名字的所有权。名字被注册后,用户可以使用更新(update)命令向该名字下发送更新的数据。用户也可以使用转让(transfer)操作将名字转让给别的地址。撤销(revoke)命令可以暂时终止对这一名字的操作。
四、总结
区块链技术给互联网带来了激动人心的前景。分布式的命名与存储系统使得用户保有对身份与数据的绝对控制权,第三方的程序若想要访问用户的数据需要用户授权。Blockstack项目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其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十分贴合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的典范。
看是存储什么类型的数据
如果是一些字符串或者json对象,可以扩展账本结构链上存储
如果是图片、视频、大文件;可以把hash值存在区块链上,原文件利用云存储
存储在链上,数据是储存在服务器上;只是所谓的服务器是分散形式的。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区块链技术配合个人存储设备进行网络安全验证的方法
以微嘟为代表的不记密码快捷加密存储设备,已经完美做到了快捷安全存储,但美中不足的是无法通过网络查询设备何时被使用,以及无法预知极端情况下设备被离线破解等。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具体工作原理:
在设备连接PC端,并检测到射频ID验证通过后,接入设备内的特定硬件,此时自动通过安装在PC端的程序向特定的区块链网络上广播设备打开时间的等信息。在得到区块链网络确认后,才授权设备后级存储用户重要数据的存储颗粒接入。因为每次设备打开都需要网络授权及相关的信息都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了,所以有效的避免了不明目的的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打开设备。
多了一层区块链的网络验证是不是发现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好多?
下面以微嘟链安全验证为示意:
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7日晚间披露说,深陷滥用个人隐私数据丑闻的英国“剑桥分析”公司原本计划推出个人隐私数据存储服务,并通过区块链技术以加密货币的形式出售。个人信息加密货币化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这个设想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个人信息的自主权。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令个人数据掌控权从互联网公司转移到用户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个人数据成为可能。通过它,用户个人数据可以与个人数字身份证相关联,用户可以选择数字身份证是匿名、化名或公开,还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设备访问区块链应用平台,控制他们的互联网个人数据。
举例来说,某人的身份证号码在区块链上的信息可能被转换为一串密文,人脸图像信息也被加密。他在酒店办理入住时,仅需通过应用将身份证号码密文发送给酒店,酒店将信息同区块链应用上的加密数据比对,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实信息,但只要加密数据比对结果相符就可以保证入住。
与此同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需要大量用户数据资源,用户可以将个人数据作为加密货币选择性出售,同时收到一定回报。例如,如果电商需要用户数据开发一个新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出售自己的购物历史数据,但自己的地址账号等信息仍可以保密。
在基因测序领域,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让传统基因测序公司出售个人数据的“生财之道”受到挑战。
近年来,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测序服务备受追捧。以美国“23与我”染色体生物技术公司为例,消费者仅需不到100美元和几口唾液就能得到家族遗传信息,如果再付80美元,就能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获得遗传健康风险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然而这家企业并不满足于测序服务收入,还将自己掌握的数百万份客户遗传数据分类打包卖给制药公司,仅2015年初出售的帕金森病数据就高达6000万美元。不少类似的生物技术公司一边从消费者获得服务收入,一边转卖消费者的数据“挣双份钱”。
今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彻奇创建了“星云基因”公司,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这个格局。该公司计划以低于1000美元的价格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这一费用由客户承担,作为回报,客户在直观了解自身遗传信息对应疾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对测序数据的自主权。遗传信息将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安全,同时加密货币化,按照顾客的意愿进行存储出售等交易。
这家公司计划推出一种“星云币”作为交易媒介,顾客可以将自己的遗传信息兑换为“星云币”,也可以用“星云币”支付自己的测序费用,制药公司可以用传统货币购买“星云币”来获得普通人的遗传信息数据,整个交易买卖过程都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加密透明且安全。
彻奇表示,在综合测序花费、遗传信息保护、数据管理及基因组大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因素后,区块链技术让更多人真正地“拥有”自己的遗传信息。
简单回答:区块链的数据就是存在每一个节点中(可以是个人机,也可以是其他);区块链的确是一个公众可以修改的数据库,只不过你只能够使用你持有的秘.钥,修改你秘.钥相对的"账户"的数据。
不过,不同的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式与数量是不同的。已 BTC 为例,其数据是存在每一个节点中,目前 BTC 的节点数据大概是200多G,其增长速度是每个月10G左右,个人机问题不大的。
但是,数据量的确是越来越大了!至少很快个人笔记本就很难运行 BTC 全节点了。对于以太坊来说,记录了所有数据的存档节点应该有数 T 的存储量,这对于个人机来说是不可能运行的。
关于区块链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和区块链个人信息存储设备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