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以及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梳理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众所周知,法定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基于UTXO模式的中心化账本,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维护与管理,这与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为核心机制之一的区块链技术并不相符。而区块链技术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参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是区块链技术的一次新突破、新应用。
ConsenSys参与CBDC研发
据悉,ConsenSys在官网就曾发布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文章表示,数字货币可以提供更便宜的跨境汇款,改善银行间支付结算以及加速零售市场创新等。如果各国中央银行不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则将导致市场依赖“私人支付代币”,从而可能会带来私有实体的失败和财务问题的风险,因为私有代币可能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央行数字货币将带来无风险、可广泛使用的替代方案。
Charles d'Haussy表示,2016年ConsenSys通过与新加坡货币当局以及南非储备银行合作开始接触关于CBDC的相关工作,也逐步地开展了跨境支付技术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探讨一个更大的概念—‘可编程货币’,任何有代币架构的CBDC都可支持。CBDC是对电子现金的一种完善迭代,可以改善中央银行资金的利用率,确保价值链更高效。”
此外,ConsenSys不久前曾发布了一项合规服务,以帮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识别以太坊发行的可能与犯罪活动相关的代币交易活动。ConsenSys全球金融 科技 联席负责人Lex Sokolin对此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在构建去中心化应用,这是拼图的一部分。我们正在试图做的是使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上的活动更加安全、透明且更容易追踪。”
在雄厚的区块链技术背景下,ConsenSys参与澳大利亚、法国以及泰国等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或将使区块链技术融合CBDC成为可能。
CBDC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对于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为特性的区块链能否与中心化的央行数字货币结合的问题,中国证监会 科技 监管局局长姚前指出,CBDC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依然存有争议,一种典型的观点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存在冲突,不建议CBDC采用该技术。
但是区块链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并与各项主流技术在深度融合,因此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业务角度,现实应用中的区块链都与“原教旨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更好的服务于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运营,可能是CBDC当前需要重点 探索 的方向。
姚前认为,虽然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不依赖中心机构,但不代表其不能纳入到现有中心机构的体系内,只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中央银行恰恰可以利用区块链将分布式运营有效整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对CBDC的中心化管控,两者并不存在必然冲突。区块链作为一种可能成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新兴技术,对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而言,有助于实现分布式运营,同时并不会影响集中管理。自底向上的“兑换”可以制定出全新的CBDC实现方案,这一方案同时实现了“管控中心化,运营分布式”的目标。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的数字货币研究项目就在 探索 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潜在用途和影响。
在该项目之下,澳大利亚将开发一个发行代币形式的CBDC的概念证明,市场参与者将可以在基于以太坊的DLT平台上使用这种CBDC进行融资、结算和偿还代币化银团贷款。该项目预计于2020年底前后完成,项目的各个参与方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有关该项目及其主要发现的主题报告。
数字人民币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广电运通、长亮科技、拉卡拉、数字认证等
本文核心数据:数字人民币接口、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1、国内外央行纷纷开启数字货币布局
从数字货币布局来看,近年来,多个国家开启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部分国家已迈过研发阶段,发行了数字货币。不过,各国发行或计划发行的数字货币具备不同特征,差异性来源于发行机构、应用领域、数字货币采用的技术等。
图表1:2020年以来部分国家数字货币进展
我国数字人民币布局已取得阶段性进展。2014年,我国开始筹备数字人民币,2019年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布局,2020年,央行数研所官宣首批试点“四地一场景”,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加上冬奥会场景,目前试点均已经落地。2021年,第二批数字人民币面向公众的试点包括上海、海南、长沙、青岛、大连、西安六地,“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场景和形式逐步扩大,支付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数字货币在用户端后续可提供贷款、理财、保险等线上金融产品;企业端可提供数字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为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图表2:数字人民币大事记
2、数字人民币兼具金融与科技属性
作为央行推出的数字化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兼具金融与科技属性。作为特殊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与纸质货币相同的双层运营体系,与传统货币不同的是,数字人民币的定位为对M0的替代,这与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为日常小额支付领域有关。作为电子化的货币,由货币交易产生的巨量数据有助于监管机构对资金进行监控,同时由于兼具拥有法定效力与电子化的属性,数字人民币得以实现“支付即结算”。
图表3:数字人民币特征
3、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的不同点
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微信、支付宝与数字人民币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维度、法偿性等方面:
图表4: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的不同点
4、数字人民币产业链图谱
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与支付场景分别构成数字化人民币的上、中、下游。我国数字人民币发行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此外上游领域还包括数字人民币研究机构与提供基础信息技术支持的企业;目前,共有7家银行可兑换数字人民币。2021年5月10日,数字人民币子钱包再度扩容,国内首批互联网银行之一的网商银行成为第七家参与公测试点的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App“子钱包”已接入美团、京东、B站等以及网商银行接入的饿了么、盒马、天猫平台入口。
图表5:数字人民币产业链图谱
5、数字人民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其对国内经济、货币政策等层面的影响如下:
图表6:数字人民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6、数字人民币可能朝有利于推广使用与提升使用便捷性的方向演变
尽管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试点测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真正落地,在正式投放使用前,还需要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风险可控性等多项环节。
数字人民币可能朝有利于推广使用与提升使用便捷性的方向演变,这将有利于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以及提高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可接受性,例如可能的“账户松耦合”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没有境内银行账户的群体使用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普惠金融。
图表7:数字人民币可能的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9月10日,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北京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举办。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平行论坛“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主旨发言,他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积极 探索 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应用,在发行层基于区块链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提升了对账效率;同时,区块链在解决信任问题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而技术上去中心化并不等于管理去中心化。
狄刚认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内生改良和外部赋能两方面:在内生改良上,有供应链金融、农业金融、贸易金融和普惠金融等应用;在外部赋能上,金融机构也为智慧城市、“三农”和民生等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区块链应用服务。
据介绍,数字货币研究所积极加强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已牵头国内外多个标准化组织工作组和标准化项目,推动区块链标准制定。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狄刚提出了四大原则:少谈颠覆,多讨论场景运用,用技术解决行业痛点;理性务实,综合各种成熟先进技术实现效果最优,这也是数字人民币研发采用混合技术架构的出发点;技术是中性的;既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区块链,解决问题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出发点。
为赋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狄刚认为当前区块链可从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和制定核心技术标准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
数字人民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数字人民币行业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国都(300130.SZ)、拉卡拉(300773.SZ)、新大陆(000997.SZ)、恒生电子(600570.SH)、四方精创(300468.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加密货币数量、M0M2数量、非现金支付规模
近年来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普及率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试点城市从“4+1”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扩大到“10+1”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支付场景逐渐延伸丰富。我国为何着力推广数字人民币,以及推广的难度如何?前瞻针对我国数字人民币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如下分析。
数字人民币有利于维护我国货币主权
目前,全球范围各类加密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出现,大量加密货币均为非金融机构创立,在区块链上发行与交易、具备独立交易价格。
依据Finbold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加密货币数量仅为8000+个规模,到2021年,直接突破16000个,同比增长98.98%。全球性加密货币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对法定货币的地位造成冲击,推出我国法定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是维护我国货币主权的必要手段,
数字人民币利于提振M0活跃度和支付便捷性
随着第三方支付形式的普及率上升,我国纸质人民币的流转率不高,一方面不利于我国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使用活跃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少部分群体(如老年人等)的支付便捷。
截至2021年12月,国内M0规模为9.1万亿元(占M2中的比重仅为3.81%),数字货币的普及能够提升M0的活跃度。
数字人民币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从银河证券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流程图来看,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结算时,省去了中间客户之间的流转,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加强我国货币的主权地位,也相应节省中间费用,减轻对SWIFT体系的依赖,为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创造必要条件。
数字人民币推广可行可控可持续
从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可行性来看,不同于其他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具有先天的用户习惯基础。
2009年以来,我国支付系统中非现金支付规模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4013万亿元。非现金支付占支付系统的交易金额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非现金支付规模为3256万亿元,占支付系统的52.4%。
另外,我国发行数字人民币具有坚实的技术、市场、经济以及法律基础。技术保证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市场基础保障数字人民币的可推广性以及推广范围,经济与法律基础保障数字人民币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来看,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其发展对于稳定物价、提升支付效率、增强人民币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我国现有的非现金支付渗透率提升,以及用户、市场、技术等基础均为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人民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状况和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梳理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