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以及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促进会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1、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货币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新浪科技发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提到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2] 。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2、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赵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72dx
书名: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
豆瓣评分:7.3
作者:赵刚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价值互联网的基石
出版年: 2016-6
页数: 240
内容简介:
区块链技术是21世纪的重大创新技术,它是数字化资产的分布式账本,是构建价值互联网的基石,是驱动分享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回顾其发展历史,扫描其发展现状,洞察其发展趋势,向读者展现了区块链技术的全景图。
第一部分介绍区块链的前世,讲述了区块链在数据货币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和应用价值,并阐述了区块链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应用中的现状和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区块链的今生,讲述了区块链在数字金融资产领域的应用,从全局角度介绍了三类技术的发展路线,列举了以太坊、侧链、瑞波币等9种技术方案,介绍了银行、证券、保险、地产、无形资产等典型应用案例,并详细描绘了区块链的产业生态。第三部分介绍区块链的未来,讲述了区块链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对互联网新经济的重要意义,描述了未来基于区块链的计算架构、治理机制、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和应用模式,以区块链定义世界为理念,介绍了它在健康、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政府、商务、物流、教育、公益、文化、公证、预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把晦涩的新技术应用以人文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潜移默化地领会到区块链技术的伟大魅力,有助于读者理解区块链、运用区块链,共同谱写区块链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赵刚,博士,北京赛智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赛智区块链(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大数据区块链实验室主任。曾任赛迪时代总裁,赛迪顾问高级副总裁。2012年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学者”称号,兼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专家、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专家,长期主要从事信息产业、信息化、大数据和区块链研究和咨询工作。
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领域耕耘15年,服务的政府、企业客户超过100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研究、亚太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国家金融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国家层级研究咨询项目,主持和参与了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人保、中电投、中国海油、国药集团、广汽集团、福建海峡银行、广东电网等企业的信息化、大数据、电子商务咨询项目,承担了贵州、北京、天津、广州、贵阳、南宁、鄂尔多斯等地多项信息化、智慧城市、信息产业和大数据研究课题。近期主持完成了《区块链在大数据资源流通中应用》、《区块链商业模式研究》等区块链相关课题研究。
著有专著《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指南》、《IT管理体系-战略、管理和服务》。
微信作为当前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连接器,所有的价值都基于“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财的连接,人与事的连接,现在也可以人与物的连接(摩拜小程序扫码骑车),但所有的“连接”都有一个前提就是 我信任微信,信任腾讯,信任法制对互联网的规范,信任 周围的人都在用微信,这种信任追根溯源是对中心化的信任,对名誉好的企业信任,对机构,法制,社群的信任。
而如今区块链似乎可以实现区块链网络里的每个节点变成“微信”,为了形成这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我们需要给节点“微信”定义唯一可信的数字身份, 这个数字身份不仅仅是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你有了区块链网络里管理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你自己数字资产的私钥,还要让这个数字身份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应用场景落地,因此还需要赋予之前提到的法制,机构,社群的信用标签。
未来的世界是分布的,并且每个节点都是可验证,可信任的,无论放在区块链还是现实世界,每个节点都变成我们大家信任的“微信”,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被别人信任的“微信”。
附:数字身份对于区块链的意义-刘永新(NEL)
1.特修斯之船-如何定义你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身份,我们经常会向别人介绍自己,有时会发自己的名片,有时会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可是身份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义身份,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
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叫做“特修斯之船”,特修斯之船可以在海上长久不间断航行数百年,一块木板腐烂了,就换一块新的木板,直到有一天,船上所有的木板都不是原来的木板,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吗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
人体就像是特修斯之船,细胞一直在做着新陈代谢,那么所有的细胞都更新了一遍,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如果你的思想、性格也改变了呢?
所以,如何定义你自己好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生活中的身份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种身份,例如在公司里,你有自己的职位,在家庭里,可能是丈夫、妻子或者孩子,对于银行来说,你是他的客户,对于你的房子来说,你是他的主人,是租客的房东,对于你的车子来说,你是车主。
所以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中,你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通常对应了不同的客体。对于银行来说,它在意的是你是不是他的客户,你在家庭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并不重要,对于车子来说,只要你有它的钥匙就可以启动它,你是不是房东它并不关心。
3.定义身份
根据前面的探讨,我尝试定义身份:
身份是关系的标识,
关系是双向的,
关系代表了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对于不同的客体,你们有着不同的关系,你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有着不同的身份。
对于国家来说,你有着公民身份,通常用身份证代表,公民身份代表了你有着纳税的义务,代表着你有选举投票的权利。对于银行来说,你是他的客户,代表了你在它那里的存款和负债。对于区块链来说,你掌握了私钥,代表你拥有私钥控制的资产,私钥就是你的身份。
所以,我们不应该放弃客体而去探讨身份,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是你在别人眼里是谁。
在身份使用的过程中,包含认证和验证两个过程,例如中国人出生之后要到派出所上户口,这就是认证过程,此后出示身份证,就是验证过程。在网络上账号的注册和登录就是身份认证和验证过程。而区块链对资产所有权的认证和验证是通过共识算法达成的,可以简单的认为是51%的投票认可。
4.可信数据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创世块中写入了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话是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意思是“总理大臣第二次拯救银行于危险边缘”。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体证明了泰晤士报当天一定发表了这篇文章,体现了区块链具备的存在性证明的能力。
然而,区块链只能保证写入数据的不可篡改,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之所以认为这篇报纸文章一定存在,是因为写入区块链的是中本聪,数据的真实性是由中本聪的信誉保证的 。
实际上,数据的真实性是通过两种方式产生的:
去中心化方式,或者说51%民主投票,例如比特币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实际上是通过51%算力投票的方式保证的,对于链外数据上链时,也可以通过人工投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去中心化预测平台Augur。
但是,不是所有的共识都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达成。
例如一个艺术品究竟是真还是假,是通过专家鉴定的,而无法通过少数服从多数,鉴定结果的可信度是通过专家的信用保证的。对于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是在上户口的时候,由派出所认证的,而不是由全体中国人投票认证的。所以对于特定的场景,有时候不得不通过公认的权威来确认事件的真实性。
通常,链上原生的数据,例如代币的分发、交易等数据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来达成共识,但是对于链下数据上链时,其数据真实性需要依赖上链者的身份信誉背书,有时候也需要法律手段通过问责机制来威慑造假行为。
5.可信数据上链
所以对于链下数据的上链,数据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或者权威身份的信誉背书完成。
可信数据上链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你要有个数字身份,这个身份的认证有可能是通过51%的投票产生,也有可能是通过权威认证。
然后在数据上链的时候,需要附加上身份信息。
数据使用者获取到数据后,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决定数据的可信度。
6.身份管理
当我们使用网络应用时,需要注册、登录账号,有时候,为了方便,我们会使用第三方应用来注册及登录,这种身份托管方式虽然提供了便利性,但是第三方应用其实可以在未经我们授权的情况下登录应用,并进行操作以及获取个人数据。
所以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兼顾便利性和安全性,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同一个账号登录不同应用,并且完全是由自己控制。
数字身份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数字主权身份,在中国表现形式是CA证书、EID等方案,要满足政府监管,兼容国家法律,必须知道主权身份。
数字网络身份,即各种APP的登录账号
数字资产身份,即各种区块链资产的地址及私钥
数字身份管理应用应当能兼容这几种身份,能够实现身份的认证、验证、注销、丢失找回等。
还应当有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存储及权限管理。
区块链平台可以作为数据存证平台,将数据的指纹、读写记录等进行存证,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身份的验证,通过加密技术避免多余信息泄露,也可以通过多重签名实现密钥找回。同时,区块链也是数字资产的登记平台。
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APP登录,电子合同签署,供应链,版权保护,资产数字化。
当数字身份和区块链结合之后,再加上数据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联盟链的需求,例如银行间的KYC联盟。联盟链的本质是基于身份的数据互信,是不是一条单独的链并不重要。
而区块链资产和主权身份关联起来后,就可以满足政府监管需求,可以在应用层增加满足监管需求的监管策略。
因此,未来区块链要想大规模应用,必须要解决数字身份问题,数字身份是链上和链下的桥梁,是区块链走向合规监管的桥梁。
而随着构建在区块链上的应用和资产越来越多,因为有统一的身份标识,大数据分析也成为可能,因此,大数据和区块链的结合,也离不开数字身份。
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促进会、贵州大数据局区块链讲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