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以及福州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经济发展之变:数字经济成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2000年6月,五凤山麓,福州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入驻企业127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
20年过去,福州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770家软件相关 科技 企业在此安家,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亿元。“一园多区”模式将福州“软实力”辐射全市,福州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传统产业也正颠覆以往“笨重”的印象,变得 时尚 而轻盈。
棉絮纷飞,噪音轰鸣,纺织车间人头攒动……这是长源纺织总助王兆生记忆中的传统纺织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台纺织机器要多人控制,万锭用工平均数约为200人。”
如今,走进长源绿色示范车间,只见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数十排机器高速运转,万锭用工数仅25人。不仅如此,通过集中监控,数据实时集成、分析与处理,可实时掌控厂内各车间、生产线的动态,并实现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报警。
统计显示,2019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3900亿元,GDP占比超40%,今年将力争突破4500亿元。
日常生活之变:医、购、行更轻松更便捷
2001年年底,福州鼓楼区内7个信息化社区建设试点小区基本实现宽带网布线到户。20年过去,“数字”冲破电脑屏幕,栖身于福州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人们享受到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方方面面的获得感提升。
看病更轻松了。“过去到医院去看病要排三四个队,回到家筋疲力尽,小病也成了大病。 ”老福州张木兰老两口年过七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往排队看病成了二老的“头等难事”。
“现在坐在家里就能看病。”通过微信预约挂号,二老可以视频问诊,医生在线开方、医保在线实时结算、药品在线下单送货到家。接诊医生还可以通过福州市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查看病人三个月内在福州市所有医院的看病记录更精准诊疗。不仅如此,在线下,VR智能导诊、刷脸挂号等就医场景正逐渐成为福市民就诊的新常态。
去年5月,鼓楼东街口打造数字街区,全省刷脸一条街落地,为商圈消费升级提供新支持。同时,消费者打开支付宝就能对 美食 、电影等进行线上预约、线上支付,还可以实时了解各大停车场信息,并直接缴费。商圈的数字化改造让线上的信息流与线下的客流、服务体验深度融合,使经营者和消费者更好地连接。
出行更便捷了。“乘公交、坐地铁基本靠‘e福州’,我的零钱包也下岗了。”市民梁亮对“e福州”APP的评价道出了榕城市民的出行常态。
作为福州新型智慧城市的统一入口和基础支撑平台,“e福州”带来的便利不止于出行。其不断深化的九大高频领域应用场景还为市民们带来了教育缴费、药店扫码支付、政务服务等诸多便捷生活体验。截至今年9月,“e福州”APP累计注册用户突破700万,用户使用服务达3.38亿次以上,位居全国政务便民类APP前列,成为越来越多福州人手机里的常驻APP。
社会 治理之变:“智”治带来持续获得感
20年来,福州的“数字之治”始终坚持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入手, 社会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12345,有事找政府”,这句口头禅在福建发端于福州鼓楼。2003年1月,12345平台在鼓楼正式开通,鼓楼居民、企业遇到问题,都可以向平台投诉或咨询。2006年,该平台升级为福州市级热线服务平台,2012年,这一模式向全省推广。
与能级提升相伴的,是诉求渠道持续扩充,市民可通过微信、APP等10种方式发声;是更高效的诉求受理,平台可智能受理、即时问答,进行诉求自动批转……通过平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好。
与此同时,福州还依托“数字城管”主动发现问题,把治理之“手”伸向更广领域。
自2013年正式上线以来,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将涉及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编织成了一张由115类“部件”和79类“事件”构成的大网,对接全市47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形成一套包罗万象的大城管格局,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派遣任务、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福州不断变大变美,城市治理的步子越走越细。“数字”在治堵、防涝等领域大显神通,成为推进 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由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将往日孤立的信号灯串联起来,可对一条道路的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福州在全省首创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监测体系,织起一张智慧防涝网:各库湖闸站的水位如何,城区易涝点是否积水,系统都能通过智能监测几秒钟便获得结果;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战中,福州在短期内上线全省首个房屋结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房屋信息全要素录入,房屋管理动态化、精准化……
2019年9月,福州全面启动全国首个自主开放城市大脑建设,随之开启百余项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智慧停车、人脸识别、城市大数据平台等一批场景相继投入使用。
着眼于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数字化的“大智慧”正在福州的 社会 治理中开花结果。
发展理念不变:“数字福州”一以贯之
20年来,历经传承发展,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 社会 治理到民生改善,以“数字福州”建设为笔,福州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发展画卷。
2018年4月,“数字”回归源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榕盛大启幕。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运用峰会成果,发布《“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定下发展目标,梳理生成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
近年来,福州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条措施》《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集聚化发展。去年6月,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将“数字福州”作为福州产业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在财政、 科技 、用地、园区、招商等方面出台新政策,为数字产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中亚 财经 】 近日,河北、贵州、湖南、北京、广州、赣州等多省市发布区块链发展行动规划,对区块链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上链”方面进行规划,国内区块链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区块链技术已在司法存证、政务管理、民生服务、食品溯源、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中落地,未来或将在新基建、产业链改造、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展身手,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防疫期间,北京市民马先生喜欢上了网购。他最近收到一箱安徽砀山酥梨后,发现包装上有一个写有“区块链溯源”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这箱梨的销售电商名称、正宗原产地位置、产品特色、所属的品质联盟等“身份”信息一目了然,甚至连扫码次数都被清晰地显示出来。马先生说:“看到这么详细、精确的产品信息,我对产品质量更有信心了。”
区块链技术在网购上运用,是各地近年来主动创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活跃,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能够承担实际业务的新产品;在电子存证和公益慈善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医疗服务、政府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始 探索 。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省市近来接连印发区块链发展行动计划。在规划中,建设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促进重点企业“上链”成为各地下一步工作重点。例如,北京市7月初印发的《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率先形成区块链赋能经济 社会 发展的“北京方案”;贵州省5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建设3至5个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100户以上成长型区块链企业;湖南省在4月底印发的《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3万家企业上链;广东广州、江西赣州也提出将培育一批区块链重点企业,并推广典型应用示范场景。
疫情期间,进各地“加码”区块链技术发展。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数字化的 社会 治理创新和软硬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幅提升,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和政务治理的技术性改造等方面潜力更为凸显。
“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并享受到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后,更坚定了进行数字化改革、积极‘上链’的决心。”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防疫期间,区块链技术在信息管理、应急物资和食品安全追溯以及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对于数字经济或者区块链技术来说,此次疫情是一次发展机遇,在疫情催生大量数字化需求之后,区块链将在生产与供应链协同、公共安全预警、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出更大能量。
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南康家具“虚拟工厂”,进行赣南脐橙产品溯源……近年来,赣州区块链企业不断涌现,涉及的数字证照、数字票据、防伪溯源、备案公证、版权保护、数字金融等业务也越来越多。为此,当地近日成立区块链服务大厅,确保这些业务集中办理。
有专家表示,从全国范围看,这种进行区块链服务模式创新,破解区块链技术与民生、实体经济结合难的尝试正在逐渐增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科研、落地等方面同样面临诸多难点堵点,包括技术方面,区块链加密技术面临被推断乃至追溯等技术风险;落地方面,存在应用领域有限、产业集聚效应低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缺少专业人才等瓶颈问题。
多地发布的行动计划也瞄准了这些难点堵点。例如,《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创新引领,打造区块链理论与技术平台;需求带动,建设落地一批多领域应用场景;集聚发展,培育融合联动的区块链产业;要素保障,建设领先的区块链人才梯队。
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下游工程项目账期变久,上游中小供应商的压力随之增大。这一度让一些小企业主很焦虑,碰上大单子也不敢接了。
如何打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让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转”起来?浙江的做法是打造区块链应收款链平台。该平台将供应链沉淀的应收账款上线为“区块链应收款”,解决了传统应收款融资难以防范的造假风险。上游供应商收到供应链企业在线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后,当天就能向银行转让变现,省去以往核保核签、见证确权等繁琐手续,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板结”资金被盘活了。
目前,区块链应用仍处于早期、小众和试运行阶段。随着5G技术落地,市场数据量提升以及技术问题改进,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应用案例。
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要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实现技术安全性、去中心化、可延展性等问题,这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其次要及时通过立法保障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同时严厉打击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福州市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的行政类别是地级市。
福州简称榕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别称榕城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是福建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的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
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
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扩展资料:
福州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福州市数字经济规模达3500亿元。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新注册企业133家,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新引进关联企业51家,新增区块链企业22家,成立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了5G、城市大脑等产业联盟。
可以说,福州数字经济发展在量与质上“齐头并进”。2018年、2019年两年来,福州成功举办了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此为契机,福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并将“数字福州”建设列为“三个福州”建设的主攻方向之一,出台了“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将福州打造成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2020年将是“数字福州”建设的关键一年。“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福州的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基本形成数字基础设施泛在先进、电子政务协同高效、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发展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市(行政区类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福州力争2020年数字经济突破,区块链产业布局加快
日前,国能网信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信息公司区块链创新中心入选“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2021年度区块链应用示范基地。
国能网信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为国家能源集团下属企业,统一向全集团提供信息化专业服务。
区块链创新中心负责集团区块链平台建设及区块链应用定制开发服务。自成立以来,立足集团区块链整体建设实际,服务好集团内各单位“区块链+”应用需求,切实提升“两化”融合效能,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度经营计划。
在“国家能源杯”智能建设技能大赛的一体化集中管控系统(ERP)创新创效大赛总决赛上,区块链创新中心与新疆公司、控股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炭销售发运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和《“国能金服”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两个项目获优秀奖,推动了“区块链+”在集团内的深化应用。
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福州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区块链创新示范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