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区块链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机制

超果 比特币 2023-02-05 152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以及区块链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机制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去信任”的?

维基百科中,从心理学角度对信任的解释如下:

Trust is believing that the person who is trusted will do what is expected.

信任是指,相信被信任的人会做出预期的事 。

结合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我对信任的理解,信任包含几个关键点:

1.  信任是一个心理预判 。

2. 信任是有程度的。

3. 信任是单向的。比如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我信任你,但你不一定信任我。

4. 信任是有维度的。

    道德上的信任:我信任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他不会干坏事。

    能力上的信任:我信任他能搞定这个事。

心理预判一般来源于两个因素: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 。当然,这两个因素并不矛盾。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预判,是同时建立在这两个因素之上的。

构建信任关系除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了可以让彼此的信任的双方得到心理的上的愉悦感外,更重要的是, 信任可以提升合作效率 ,甚至完成一些单体无法完成的事情。对于历史经验形成的信任关系,需要 靠时间来积累 。如果双方合作,都要从0开始积累,显然是低效的。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常常会引入第三方,在双方无历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来实现两者间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个 第三方信任机构或工具称之为“信任中介”。

原子模型

信任传递 :A信任T,T信任B,A可以通过T间接的与B产生合作关系。比如B想借钱,T没钱,A有钱;此时A可以把钱先给T,T再把钱给B。当B违约时,T帮B把钱还给A。

去信任 :A信任T,B信任T。在A和B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A和B将各自需求提给T,由T来达成A和B各自的需求;或者A直接与B产生合作关系,但都是在T的监视下完成,由T来确保A和B都是按交易的要求完成的。

注:黄色箭头代表着信任的方向。

其中 “信任传递”和“去信任”的主要区别在于,信任传递中的T参与双方的交易,也承担责任;而去信任模型中的T,不参与交易,也不承担责任。

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平台工具,提供了一个不可篡改的记账服务。他无法促使交易双方彼此互相信任,也无法参与到双方的交易中;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工具,当然也无法承担交易责任(比如A违约,B发假货啥的,都属于交易责任;至于记账的正确性,系统的安全性责任,当然还是由区块链保障)。因此 区块链所实现的是“去信任”模型,而非“信任传递”模型。

当然,在区块链记录大量交易数据后,则给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经验数据。比如当A不信任B时,但在链上可以查阅B发生了大量的成功交易。此时A可以判断,B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这是一个衍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提的“增信”的由来。无论是否有历史交易数据,在区块链平台上的交易仍然是在去信任模型下完成的。

信任是一个泛概念,包含的场景非常丰富,比如合作信任、感情信任、交易信任……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当前主要涉及的场景是 交易信任 。当然,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提供 存证服务,以解决其他场景的信任 问题。

至于区块链如何做到不可篡改的记账服务,请参见《区块链如何确保交易安全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要建立信任社会的区块链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人性中的不信任实际是一种变向的自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我保护。

当金钱、当健康、当未来、当生命都成了赌注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即使原本善良的人也会想退避三舍。当违约的代价微乎其微,当道德成为仅剩的约束力,人性中的恶就变得堂而皇之,张牙舞爪。魔鬼也是要遵守契约的。

而商业社会正是建立在信任之上,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商业。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你买的房子,你必须信任建筑商没有偷工减料。即使有,也不能是瞬间塌了那种。你去医院看病,你必须信任医生是有专业水准和道德的,不会乱治病甚至毒死你。

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我们既要出于不信任保护自己,又要建立信任从而在商业社会分工协作,工作生活。而从不信任到信任之间的道路就耗费了我们很多精力。人们也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决。当然成本都很高。

2

但区块链的出现,让信任变得简单。不,应该说是相对简单。

很多从事区块链行业的专业人士和区块链信仰者认为,区块链时代一旦降临,就将颠覆我们现在所有的认知,我们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不再有信任危机的时代。信任是一种协议,存在于潜意识里,但潜意识多变,因而信任关系不稳定。而区块链就是用理性的技术,来解决人性中的不信任。

区块链构建的是一种是去中心化的信任体制,也就是说在不需要第三方担保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技术来保证点对点之间信任的建立从而达成共识——这就是经典的拜占庭将军问题的解法。而这种社会网络形成后,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形成社会的信任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大幅下降。

包括我在内,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我还在币乎写过文章,说明区块链是如何通过算法来达到产生去信任的“魔力”。而现实社会中的运行发现,我们把这一切都想得简单了。

3

区块链建立去信任机制的核心在于它的算法,利用算法和去中心化的机制,让整个网络信息无法篡改,谁也无法取得对网络的控制。大家都去信任算法,算法对每个人都公平,而且公开透明。只要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就有可预期的结果。

其实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区块链确实可以达到建立信任社会的结果。但现实和理想差距是巨大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充分地感受到币圈和链圈的信任危机。

交易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做加密货币期货合约的,都被指证存在操纵价格或者“拔网线”的恶劣行径,通过这种行为让用户爆仓,从而获取利益。

什么项目都用区块链包装,发币来获取融资。但项目其实就是空气项目,要么什么都没有,要么资质特别差。还有更要命的项目是本来干得不错,但是钱一下子赚得多了,没动力了,于是卷钱走人。

稳定币信任危机。稳定币是币圈非常需要的一种避险资产。尤其是熊市存在大量的需求,USDT在熊市期间也不断增发,可以说就是随便印钞的感觉。可是前段时间还是爆发了信任危机,币价一点都不稳定,最大的原因就是用户认为USDT乱发货币后缺少足额的兑换支撑,缺少监管,信息完全不透明。

例子太多太多。其实熊市的根源就源自于信任危机,因为信任危机大家丧失了信心,从而越跌越惨。

可以看到这多么可悲,一个号称要建立信任社会的技术,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信任危机。这也让我们发现技术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还有很多东西是简单通过技术无法解决的。

区块链信任属于外生信任吗

区块链信任属于外生信任。区块链是一个从顶向下实现的一项技术,是可以设计,可以编程的。区块链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机制设计,实现了业务交往中点到点信任关系的建立。它的信任是外部来的,属于外生信任。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有两个含义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1、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2、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2.区块链信任和传统模式信任的区别是什么?

区块链信任和传统模式信任的区别如下。

1、区块链中的信任,最为不同的就是,它通过数学、计算机技术和加密使信息的记录不可更改,并通过智能合约将合作的约定写在区块链上,最后在条件满足后自动执行合约。区块链消除了信任的第三方,通过区块链,人们不必需要100%信任对方或信任第三方机构,它并不是消除了信任问题,也并不是完全不需要考虑信任问题,在合作过程中,人们仍然是需要去信任的,只不过将信任的对象从人和组织,转变为共识机制构成的区块链网络。

2、传统的信任体系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国家和文化。国家运用自己的公信力和公权力,来为合作双方的信任背书;而文化,则指的是一些隐性规则,比如各种地域习俗的信任体系,以及可能出现的民间第三方机构。国家执行的成本太高,不可能都去依靠国家。而文化的信任培养需要的时间过长,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社会很复杂,不可能事事靠签订契约,也不可能事事都适合国家出面。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制造信任的机器?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数据都是在验证后记入各自帐本,如有错误信息或虚假信息出现,每个记录帐本都会进行核对,只要发现对不上,就不可能得到认可或推荐,谁想弄虚作假去获得认可,除非你把整个区块链买通,否则比登天还难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所以说,区块链是制造信任的机器。

关于区块链安全和信任的关系和区块链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机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