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的简单介绍

超果 比特币 2023-01-31 103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法链衔接:区块链数字资产追赃挽损新方法

蔡欣

“法链衔接”数字资产追赃挽损方法逻辑示意图

区块链数字资产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可被持有和转移所有权的特定计算机编码。它不仅包括所谓的“数字货币”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也包括权利或物的映射指代物,如“链上艺术品NFT”。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涉及数字资产的案件增多,追赃挽损成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了此类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是,在司法机关不掌握私钥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技术操作直接将“赃款”进行冻结和划拨。

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通过拓展思路,提出一种基于“法链衔接”实现数字资产价值转移,进而追赃挽损的方法,并考虑运用法律规范相关技术协议,构建出该方法顺畅运行的生态闭环。

追赃挽损思路的拓展。按照传统的追赃挽损思路,需要将涉案财物纳入到司法机关的实际掌控之中,比如实物的扣押、款项的冻结与划拨。然而,数字资产基于区块链系统,想取得其控制权,必须要拿到对应的私钥。私钥只是一串信息编码,能够以任意形式和方式隐藏,倘若犯罪分子不配合,司法机关就得“大海捞针”;私钥的使用不排他,掌握私钥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行操作,所以即便司法机关精心部署、迅速收网,获取了私钥,也要争分夺秒,因为稍有迟疑,未落网的同伙可能就上演“金蝉脱壳”,先用私钥把数字资产转走了。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系统是一个只服从密码学技术规律的系统;但是从法治层面来说,区块链系统也决不是法外之地。若要解决数字资产追赃挽损难题,不妨将思路放得更开阔些:数字资产的价值来源于技术保障,而技术的正当性来自于法律;如果某笔数字资产成为了赃款赃物,那么,法律可以通过否定技术,进而否定该笔数字资产的价值,并且将同等价值转移到别处,绕过技术这个形式和载体。

数字资产价值的转移。没有私钥,意味着一笔数字资产无法在其原生的系统中被追回,但是,并不意味着该笔数字资产价值的流失。对于本来就是虚拟物品的数字资产来说,形式和载体并非必须和唯一,价值才是其本质。

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标定”这笔数字资产为赃款赃物,进而否定其在原生区块链系统中的价值:被标定为赃款赃物的这笔数字资产,守法的商家、交易所和个人将不再接收,也就是说,这笔数字资产将永远不能再见“阳光”。这笔数字资产在链上的动向会被密切监视,由于区块链的公开可溯源特性,所以哪怕只动了被标定数字资产的一丝一毫,哪怕倒手千次百次,来龙去脉都依然是清晰可查的,这为司法机关通过“标定”方法否定涉案数字资产的价值提供了技术便利。

一方面,司法机关的“标定”带来了这笔数字资产在原生区块链系统中的价值否定,另一方面,也将带来在新系统中价值的肯定。司法机关可建立自主掌控的“涉案数字资产链”,将与原生系统中被否定价值等值的数字资产在该链中重新“发行”,赋予这些新的数字资产以价值,即通过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的结合,实现数字资产价值的“转移”,将它们分配发还给案件受害人,进而达到追赃挽损的目标。

法定技术协议与生态闭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除了要建立起司法机关自主掌控的“涉案数字资产链”,还需要在法律上对相关的技术细节予以规范。就数字资产的客户端来说,法定技术协议应当至少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将对原生区块链系统中数字资产合法性的验证程序嵌入到发出和接收过程中,倘若检测到经手的资产是被标定的赃款赃物,用户将不可进行收发操作。

二是,客户端在代码层面要承认“涉案数字资产链”上数字资产的价值,将其与原生区块链系统上的合法数字资产一视同仁对待。理想情况下,可通过跨链协议来达到此项目标。

只有遵循法定技术协议,实现了客户端的合法性改进,才能构建出该追赃挽损方法顺畅运行的生态闭环。

意义与展望。司法机关通过建立“涉案数字资产链”,以“标定”方法将原生区块链系统中的数字资产的价值予以否定,并将其同等的价值转移到“涉案数字资产链”上发行的新数字资产之上,通过法律规范客户端技术细节以形成完整生态闭环,从而在价值意义上达到对数字资产的追赃挽损。该方法通过国家法律与技术之间密切衔接,保持了数字资产的价值,维护了案件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数字资产的市场稳定。该方法既体现了国家法律权威,也尊重了技术的客观性,且在法律和技术方面均相对简便易行,是值得 探索 和实践的“法链衔接”模式。

为建立起完整的法治生态链,将来还需要 探索 国际法意义上的协作机制,以及考虑“涉案数字资产链”在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版式设计:吴美妘

【以案说法】虚拟货币“杜鹃花”?非法集资“吞金花”!

区块链、虚拟货币、挖矿机……

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概念”

吸引投资者投入多年的血汗钱

却又亲眼看着它化为泡影

2021年5月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被告人周行等8人正式开庭审理。

出行服务公司布下“区块链”投资骗局

周行于2005年在上海创立了一家从事机票、高铁票、酒店预订的杜鹃航空服务公司,为了扩大经营产业链,他找到姐姐周兰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2014年,互联网产业火爆,周行就找人开发了一款“一键登机”APP,客户可以在软件上订票,非常方便。2018年初,他见“区块链”概念火爆,遂找到软件开发人员刘立国,研发“杜鹃出行链”APP,组织了大型宣讲会,募集“投资者”参加,他把“杜鹃出行链”描述为“ 可以对接所有的航空公司服务以及其他战略伙伴旗下的资源,是一款可以媲美支付宝、微信的软件 ”。

“投资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听周行吹嘘在软件内储值日收益达5‰,远高于银行存款,便纷纷下载充值。2018年6月至12月,周行等人通过“杜鹃出行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5亿元。

资金链断裂出新招 计步器竟能“挖矿”

“杜鹃出行链”本质上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而且公司开支相当大,周行还挪用了部分资金,至2019年初,公司资金链几近断裂。

此时,周行想起了费涛,一名涉嫌非法收公众存款罪的监外执行对象。费涛立刻提出蹭“虚拟货币”的热度吸金,两人一拍即合。周行便将“杜鹃出行链”中的一项子功能“计步器”交由刘立国开发一款独立软件,名为“挖矿机”,并向客户宣传杜鹃集团即将推出全新虚拟货币“杜鹃花”,并在国际认可的VVBTC交易所上市。投资人只需花5万元购买名为“挖矿机”的计步器,并通过充值和积攒步数获得“杜鹃花”,就能换取“杜鹃币”。

所谓“挖矿机”实际只是成本几十块钱的计步器。费涛随后成立“杜鹃商学院”,前往北京、江苏、湖北、云南等地进行巡回宣讲,每月一场,每场吸引“投资人”千余名,所谓“挖矿机”也水涨船高到20万元一台。

“杜鹃币”的市值也由周行等人暗箱操作。为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周行将“杜鹃币”的价格从发行价的1元一份炒作到近20元一份。大批中老年“投资人”情绪高涨,卖车、卖房、刷信用卡、借款,不断追加投资。当最后一波“韭菜”入市,周行等人开始收网。

2019年8月初,周行操控“杜鹃币”大幅跳水,同时限制“投资人”进行交易转卖。截至2019年8月30日,“杜鹃币”跌至每份人民币一分钱。

投资人血本无归 检察机关指导定罪量刑

2019年起,周行等人就卷走大量资金肆意挥霍,并出资让杜文辉担任公司法人代表。案发后的“杜鹃大楼”更是人去楼空,走投无路的投资者纷纷向检察机关信访申诉。

承办检察官王胜几个月内就收到1000余封上访信,他筛选出357名信访人逐一进行电话答复,并前后接访群众代表21批共计百余人。

经全面调查核实,检察官认为周行等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相关规定,非法吸收 社会 不特定对象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同时其所谓的“海外上市”“每日升值”均为杜撰捏造,故意骗取被害人钱财,非法占有目的明显。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对周行等人批准逮捕。

由于周行等人在出逃之前将所有设备的数据清空,公安机关一度无法取证。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召开研商会议,会同审计人员对审计口径进行研判,认为本案涉案金额应当以周行等人实际控制的几家公司对公账户为审计对象,指导并协调审计人员调取账户流水重新审计,最终追加本案涉案金额至3.1亿余元,成功固定证据。

分化处理逐个击破 帮助受害人追赃挽损

2020年5月至8月,8名主犯先后落网,但他们仍然心存侥幸,拼命抵赖。检察官王胜因人施策、分化处理,他将8名涉案人员逐一分析研判,从公司法人代表杜文辉切入,对他着重释法说理,促使他主动认罪认罚。随后,几名主犯陆续交代罪行,检察官王胜全面把握各量刑情节,准确提出量刑建议。

经释法说理,杜文辉主动退赔赃款。检察官王胜通过提审了解到费涛曾用赃款购置了一辆奔驰迈巴赫车辆,要求公安机关根据该线索及时将车辆扣押,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损失。除8名主犯外,检察官又对杜鹃集团全国各地市场部24名工作人员予以追诉,目前已发出5份追捕追诉书,到案1人。

该案庭审时,检察官邀请了7名被害人代表参与出庭,开启了青浦区检察院集资案件被害人出庭的先河。庭审现场,检察官当庭出示了周行等人大量宣讲会视频、照片等证据,连续两日庭审至深夜,充分揭示了被告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本质。

检察官王胜为此收到了来自被害人的一面锦旗,他说:“身为检察官,秉持公平正义、严厉打击犯罪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话,今后我将尽我所能为被害人追赃挽损、为 社会 大众普及法律、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

2021年7月,该案因成功办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入选为“上海检察机关落实‘三号检察建议’优秀案(事)例”。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检察官说法

每一起集资诈骗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的真实惨剧。 社会 公众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不能被利益蒙蔽双眼,切不可相信天下会掉馅饼。

检察院为什么要用支付宝打卡

检察院和支付宝合作研发。检察院要用支付宝打卡是因为检察院和支付宝合作研发,自支付宝的蚂蚁区块链让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司法取证+区块链”解决了司法证据采集的可信问题。

司法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案例有吗?想学习了解一下

最近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的“2022年湖北省区块链十大优秀应用案例”名单中,趣链科技建设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成功入选。

该平台紧紧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与“⌄检察大数据”的发展战略,面向检察监督工作中线索挖掘、数据应用和安全保护的业务需求,建设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通过汇聚海量数据资源应用精细化场景模型,自动挖掘、碰撞出高质量监督线索,实现了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数字检察路径,有效解决法律监督过程中监督线索发现难、法律监督质效低、社会效益提升难等难题。

区块链产品在法治领域有什么应用吗?

2020年7月,杭州市检察院和市公安局联合推出了“非羁码”。趣链科技是“非羁码”的技术支持方之一,在项目中创新性地融入区块链技术,为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非羁码运用了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可以对非羁押人员开启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管。应用一年多来,“非羁码”社会效应显著,获得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高度认可,且被列入今年最高检《关于支持和服务保障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并予以推广。

浙江绍兴判决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刑事案件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3日间,被告人王某某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地,虚构“找不到老乡、钱包丢失”等理由,以“借款”方式骗取他人财物176起,共计骗得人民币9993元。

本案被害人众多、分散于全国各地,且单笔犯罪数额小、数量多,如果将相关证据通过传统的光盘形式记录并在公、检、法之间流转,将可能发生光盘毁损导致的数据丢失,或光盘内数据被篡改等情况。

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有效的加密存储,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案件办理过程中,上虞区司法机关联合蚂蚁区块链团队,以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并通过后期hash值比对,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证据的流转和比对贯穿于侦查、公诉、审判全过程,也得到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一致认可。

上虞法院刑庭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块链是一种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利用区块链进行加密存证早在2018年就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确认,并已有了民商事案件的判决运用,但在刑事案件上的运用尚属全国首例。”

此案成功判决,对于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数据存证和审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阶段,上虞法院还将与蚂蚁区块链积极 探索 “IOT+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数据采集设备,将设备计算的数据实时上链,保障存储、传输环节的真实、安全、可靠,推动电子数据真实性向源头延伸。

关于区块链检察官取证如山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