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 国内运用区块链的银行

超果 比特币 2023-01-16 195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以及国内运用区块链的银行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区块链公司与多国央行合作研发CBDC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成为可能

众所周知,法定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基于UTXO模式的中心化账本,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维护与管理,这与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为核心机制之一的区块链技术并不相符。而区块链技术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参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是区块链技术的一次新突破、新应用。

ConsenSys参与CBDC研发

据悉,ConsenSys在官网就曾发布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文章表示,数字货币可以提供更便宜的跨境汇款,改善银行间支付结算以及加速零售市场创新等。如果各国中央银行不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则将导致市场依赖“私人支付代币”,从而可能会带来私有实体的失败和财务问题的风险,因为私有代币可能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央行数字货币将带来无风险、可广泛使用的替代方案。

Charles d'Haussy表示,2016年ConsenSys通过与新加坡货币当局以及南非储备银行合作开始接触关于CBDC的相关工作,也逐步地开展了跨境支付技术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探讨一个更大的概念—‘可编程货币’,任何有代币架构的CBDC都可支持。CBDC是对电子现金的一种完善迭代,可以改善中央银行资金的利用率,确保价值链更高效。”

此外,ConsenSys不久前曾发布了一项合规服务,以帮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识别以太坊发行的可能与犯罪活动相关的代币交易活动。ConsenSys全球金融 科技 联席负责人Lex Sokolin对此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在构建去中心化应用,这是拼图的一部分。我们正在试图做的是使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上的活动更加安全、透明且更容易追踪。”

在雄厚的区块链技术背景下,ConsenSys参与澳大利亚、法国以及泰国等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或将使区块链技术融合CBDC成为可能。

CBDC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对于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为特性的区块链能否与中心化的央行数字货币结合的问题,中国证监会 科技 监管局局长姚前指出,CBDC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依然存有争议,一种典型的观点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存在冲突,不建议CBDC采用该技术。

但是区块链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并与各项主流技术在深度融合,因此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业务角度,现实应用中的区块链都与“原教旨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更好的服务于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运营,可能是CBDC当前需要重点 探索 的方向。

姚前认为,虽然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不依赖中心机构,但不代表其不能纳入到现有中心机构的体系内,只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中央银行恰恰可以利用区块链将分布式运营有效整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对CBDC的中心化管控,两者并不存在必然冲突。区块链作为一种可能成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新兴技术,对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而言,有助于实现分布式运营,同时并不会影响集中管理。自底向上的“兑换”可以制定出全新的CBDC实现方案,这一方案同时实现了“管控中心化,运营分布式”的目标。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的数字货币研究项目就在 探索 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潜在用途和影响。

在该项目之下,澳大利亚将开发一个发行代币形式的CBDC的概念证明,市场参与者将可以在基于以太坊的DLT平台上使用这种CBDC进行融资、结算和偿还代币化银团贷款。该项目预计于2020年底前后完成,项目的各个参与方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有关该项目及其主要发现的主题报告。

央行数字货币能否与丌区块链无缝连接

暂时还不能

央行数字货币对于货币政策是否有影响以及带来何种影响,微观上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业务属性的具体设计,中观上受制于金融体系结构,宏观上依赖于货币金融环境。从长期演进视角来观察,数字时代的中央银行货币应适应数字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同时满足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职能需求。数字货币的引入可以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箱,数字货币利率未来或可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并在给定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货币政策传导的灵敏度,进一步助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型。

区块链技术是央行数字人民币的出路吗?

数字人民币是国家背书的法定货币,自概念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了。据了解,数字货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如果顺利的话,2022年,我们将可以揭开数字货币的面纱。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明确表示:数字人民币在研发工作上不预设技术路线,可以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选优,既可以考虑区块链技术,也可采取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新技术,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就是说:区块链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考虑的技术路线,但绝不是唯一选择。

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

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一样,都是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点对点支付,有严格的程序进行交叉验证、不容易被伪造;

虽然都是虚拟币,不同的是,数字货币是用来流通的法定货币,有法律效力;比特币是虚拟资产,具有投资价值。

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

虽然区块链不是唯一选择,但区块链技术却有强的竞争力。

数字人民币采取了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运营机构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100%准备金,这就是1∶1的兑换过程。

7月28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农银金融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农银金科”)于北京正式注册成立,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

根据公告显示,农行金科的的业务方向主要是运用金融 科技 手段,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产品运营与技术咨询。而在农行金科发布了招聘公告中,笔者发现软件研发中有一项职位为:区块链研发工程师。

主要职责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建设和优化工作,推进基于区块链的银行业务拓展和业务优化,并提供解决方案。

从这一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是银行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无论最终数字人民币最终会是如何,区块链技术都将推动我们继续进步发展。

文章作者:小链 财经 大世

日媒:这六家央行宣布联手研究数字货币

日媒称,日本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六家央行1月21日宣布,将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而合作组建新机构,共享关于CBDC技术性课题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脸书公司计划发行数字货币“天秤币”,中国也在研究发行数字货币事宜。为应对围绕支付领域国际环境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的巨变,日本银行和欧洲央行希望建立安全且便利度高的支付方式。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22日报道,新成立的机构叫做“评估央行数字货币利用可能性小组”。包括日本银行、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瑞典央行、瑞士国民银行、加拿大银行在内的六家央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将参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并未加入新机构。新机构目前计划以固定成员方式展开活动,这样做也是希望刺激一下对央行数字货币持谨慎态度的美联储。

报道称,日本银行和欧洲央行正对数字货币的基础技术“分布式账本(区块链)”进行合作研究,英格兰银行与加拿大银行则在合作进行跨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这些央行认为,借此累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得到更深入的共享。

报道介绍,具体来说,除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了研究与央行数字货币相比现存支付系统的优越性之外,针对是否对央行数字货币设置利息以及采取什么方式等问题,新机构将拿出研究结果。央行数字货币与纸币不同,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使用了央行数字货币等相关信息可以被全面掌握。

但是,如何处理个人信息的保密问题、怎样保持与反洗钱对策的平衡,这些都将成为讨论的焦点。抵御网络攻击也是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报道称,以日本银行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央行对于央行数字货币一直采取“正在进行研究,但不打算很快发行”的立场。不过,在全球拥有20亿用户的脸书公司去年宣布发行“天秤币”。如果处于日元、美元等法定货币框架之外的“天秤币”得以普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可能被削弱。

因此,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一致决定围堵“天秤币”并加大限制和监管。

报道认为,脸书公司发行“天秤币”的原因是,用户对“昂贵且缓慢”的现有国际汇款服务不满。处于支付系统中心地位的各央行表现出合作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也是希望借此促进民间企业的技术革新。

资料图片:美国脸书公司计划发行数字货币“天秤币”。(路透社)

链上叨 |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新思考

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

编者按:

近期,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新闻层出不穷,显示中国人民银行预期发行的DC/EP相关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8月6日有媒体报道,国有大行多位人士表示,四大行正在深圳等地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数字货币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目前,部分大行内部员工已经开始使用,用于转账、缴费等场景。

本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2020年3月19日在伦敦经济学院发表的主题演讲及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6月刊的内容整理而来。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是“可以广泛使用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对中央银行的最新调查显示,有80%的银行正在 探索 CBDC。

CBDC的有益之处

第一,更有效的支付系统。在某些国家/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管理现金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并且在那些没有银行服务地区的农村人口或贫困人口可能无法使用支付系统。CBDC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第二,加强金融包容性。CBDC可以提供公共的数字付款方式,而无须个人持有银行账户。

第三,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更高,新公司进入门槛更低。在某些国家(如瑞典和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支付系统集中在一些非常大的公司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央银行将拥有自己的数字货币视为增强支付系统弹性和增强该行业竞争的一种手段。

第四,加强货币政策。一些学者认为,CBDC通过促进金融包容性也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此外,在现金使用成本高昂的程度上,CBDC可以用来收取负利率,从而有助于减轻“有效下限”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限制。

第五,一种对抗新数字货币的手段。由受信任的政府支持的国内发行的数字货币以本国账户为单位,可能有助于限制私人发行的货币(如稳定币)的使用。这些稳定币可能难以监管,并可能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传导造成风险。

CBDC的风险

尽管有潜在的好处,但来自CBDC的风险还是会出现,需要采取措施,通过正确设计CBDC来降低风险。

一是银行业部门间的去中介化风险。个人可以将钱从商业银行的存款转移到CBDC持有的账户内;反过来,银行可能会感到压力而增加存款利率或者获得更昂贵(且波动较大)的批发资金,这对银行的获利能力造成压力,并可能导致向实体经济提供更高成本或更少的信贷。可以通过不付息的CBDC(至少在正存款利率的环境中)以及对CBDC持有量的限制来缓解这种脱中介风险。

央行DECP模式下相关资产负债变化示意

二是所谓的“挤兑风险”。在危机时期,银行客户可能会从持有存款转而持有CBDC,这可能被视为更安全的方法,流动性更强。但是,可靠的存款保险可发挥继续阻止挤兑的作用。另外,如果发生挤兑,中央银行将更容易通过CBDC来应对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此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银行挤兑通常与货币挤兑一致。因此,与本地货币CBDC的存在无关,储户可能会寻求外币避难。

三是CBDC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信贷分配有影响。如果对CBDC的需求很高,那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大幅增长。另外,中央银行可能需要向经历快速大量资金流出的银行提供流动性。结果,中央银行将承担信用风险,并且必须决定如何在各银行之间分配资金,从而为政治干预打开了大门。

四是CBDC也暗示了中央银行的成本和风险。中央银行提供CBDC的成本可能很高,并且可能对其声誉造成风险。要提供完全的CBDC,要求中央银行在支付价值链的多个步骤中保持活跃,这可能包括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前端钱包、选择和维护技术、监控交易以及应对反洗钱(Anti-Money Laundering,简称AML)和反恐融资(Counter Financing of Terrorism,简称CFT)问题。由于技术故障、网络攻击或仅仅是人为错误而无法满足这些功能中的任何一项,可能会损害中央银行的声誉。

一种综合版本的CBDC

考虑到各国自身的情况,世界各地的决策者都在积极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在所有选择中,中央银行在提供安全替代现金的同时减轻某些成本和风险的一种潜在方法是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以提供综合版本的CBDC(或Synthetic Version of CBDC,简称sCBDC)。私人部门将在中央银行的监督下发行完全由中央银行储备金支持的数字货币。

相对于完全的CBDC而言,sCBDC的优势包括保留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比较优势,私营部门可以进行创新并与客户互动,公共部门可以进行监管并提供结算服务和信任。这将是一个两层系统,与当前的安排不同,即银行向客户提供支付服务,但以中央银行的货币结算。

此外,sCBDC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可能成本更低、风险更低。考虑到中央银行不必进行客户尽职调查,也不必直接负责AML / CFT合规性。而且,中央银行将不负责技术故障、设计用户界面或回答客户问题的服务。

但是,sCBDC将需要中央银行方面的额外监督,并建立明确的标准以获得sCBDC许可证并访问中央银行的储备金。

相对于私人发行的稳定币(包括全球稳定币),sCBDC也具有优势。稳定币寻求通过以资产(包括全球使用的法定货币)作为储备支持,或通过使用算法管理其在市场上的供应来使价格波动最小化。全球稳定币是那些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客户网络来提供其他服务或商品而迅速扩展的币种。受到中央银行的储备支持并由中央银行直接监督,sCBDC可能比稳定币更安全。

CBDC及国际影响

以上都与CBDC 的国内影响有关,但也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此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将CBDC用作国际交换手段可以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而跨境支付目前是昂贵、缓慢且不透明的。另一方面,跨境的CBDC可能会在通货膨胀率高和汇率波动大的国家/地区提高货币替代(美元化)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中央银行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能力。此外,跨境使用的CBDC也可能对资本流动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影响。

CBDC的 探索

纵观各国在 探索 数字货币的程度及发行此类货币的距离上有很大不同。

一些国家最近启动了试验,以 探索 CBDC的经验。一些国家已经运行或正在准备试点项目,以探讨CBDC的可行性和影响。为此,它们增加了在中央银行分配给CBDC和金融 科技 研究的资源,有时与私营部门顾问合作。还有几个国家正在审查和修订立法,为发布CBDC提供支持。它们正在积极研究竞争性CBDC设计的潜在影响。一些主管部门也在与公众及其立法机关合作,讨论发行CBDC的可能性。最后,还有部分国家没有立即发布CBDC的需要。相反,它们专注于改善现有的支付设计和加强监管。一些人正在 探索 合成的CBDC,而另一些人则在考虑完全不发行CBDC的其他方式来改善支付系统(例如快速支付)。

小结

CBDC已经形成趋势,由中美为代表的国家正在积极推进CBDC的落地, 探索 其可能对未来全球金融系统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私营企业、组织也正在积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落地相关试点工作。杭州近期发布“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鼓励杭州企业积极争取和率先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结算试点,这对于在杭区块链企业未来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衍生场景提供了支持。

关于复杂美

复杂美成立于2008年,拥有撮合交易系统低延时、高并发的核心技术。2013 年启动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研发与创新,2014 年申请第一个区块链发明专利:钱包找回功能,并在2017 年 12 月获得授权。5年来,复杂美始终重视技术的自我研发与创新,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显示,复杂美目前已累计申请了400多项区块链技术的发明专利,13项已经获得授权,另据国际权威知识产权机构——德温特专利家族数统计,复杂美与阿里巴巴、IBM同列全球前五。

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内运用区块链的银行、中央银行和区块链合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